站内搜索:

经纪文化

当前位置:塞外经纪网 > 经纪文化

王英俊敖汉古今拾粹(六):格格召轶事

内容来源:赤峰市经纪网未经同意不得复制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地处燕山余脉努鲁儿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敖汉旗新惠镇,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村叫格格召。满清时期因此地北山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女莽古济格格(亦称哈达公主)的庙宇和敖汉右翼扎萨克多罗郡王府(海力王府)始祖索诺木杜棱及七代郡王和眷属的陵墓而得其名。


    (网络图片)

    天聪三年(1629),从承德以北四百里处至敖汉萨力巴城子山以里的大小山川,近三百多平方公里是皇家木兰围场,即皇帝狩猎的地方,未经皇帝允许,严禁私猎。北山亦在敖汉扎萨克王府所辖的皇家木兰围场范围内。昔日此处,祥云笼罩山峦,漫山遍野灌木丛生,碧草连天郁郁葱葱。古老神奇的孟克河从山南前穿过,碧波荡漾,风光旖旎,悠扬的向北流去,春迎候鸟,秋送雁归。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棒打黄羊瓢舀鱼,野鸡落到砂锅里”,与蓝天下的草原风光媲美,今人遐想神往。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服蒙古各部后,其孙忽必烈统一中国,蒙古民族成为统治民族。到了明代初期,蒙古各封建主之间争战不休,元朝长期陷入纷争和割据之中,朱元璋趁机挥师入大都(南京),元顺帝(妥欢帖木尔)北走应昌(今克什克腾旗达里湖西南),在中国北方出现了仍由孛尔只斤氏统驭的一个国家,史称“北元”与明朝对峙,妄图东山再起。由于“北元”统治阶级长期内讧不断,部族林立,形不成合力,到了林丹汗时期,统驭失灵,敖汉部落就是在这种动荡的形势下出现的。

    明清之际,敖汉部落属漠南蒙古左翼内喀尔喀五部之一,游牧于老哈河中游至大凌河之间,由于势力逐渐强大,开始称雄辽西大地,威胁大明边陲,成为明朝和后金激烈争夺的对象。

    后金天聪元年(1627)七月,明朝遣使者持诱降书来敖汉部落,规劝共同掌管敖汉部的索诺木杜棱、塞臣卓里克图归降明朝,共同抗金。他们兄弟二人审时度势,拒绝了明朝的劝降,当月与奈曼部长衮楚克一起压解明使至后金国首都盛京(沈阳),献出诱降书,归顺了金国。

    从那以后,索、塞兄弟率敖汉部众金戈铁马,北上征讨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所向披靡。南下入关,兵峰所指,屡挫明军精锐,战功卓著,为满人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

    天聪三年(1629)春,天聪汗皇太极将敖汉俩部长封为贝勒(相当于侯爵),赐号都喇尔巴图鲁(头等英雄),令塞臣卓里克图统领敖汉原牧地,诏索诺木杜棱赐居开原(辽宁铁岭)牧地,并将其同父异母的姐姐莽古济公主下嫁给索诺木杜棱,在开原城建公主府,陪嫁大量牛马、人丁、金银、绫罗绸缎。

    天聪五年(1631),明朝大将祖大寿修复大凌河城,皇太极对明朝进逼后金感到不安,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这年八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军劲旅围攻大凌河城,八旗军按方位围城,莽古尔泰和弟弟德格类(莽古济的两个弟弟,同母,都是继妃富察氏衮代所生)率正蓝旗攻打城的正南面,这里是明军炮火最密集的地方,致使正蓝旗军卒死伤惨重,莽古尔泰见状急令撤退,他和弟弟来到皇太极的御帐中,请求把出哨的正蓝旗护卫军调回,补充军力,以利再战,这本来是一个合理的请求,但是没有得到皇太极准许,生性鲁莽的莽古尔泰怒目视向皇太极,拔出腰刀五寸许被疾步上前的德格类拦住,用力推出帐外,当天晚上在弟弟德格类的劝说下,来到皇太极御帐前赔罪,说因饮酒过量,酒后失态,请求饶恕,但被皇太极拒之帐外。

    大凌河之战胜利后,八旗军撤回盛京,法司开始审理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事件,审理后报皇太极批准,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莽古尔泰对这个审判结果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得罪了皇太极,给自己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内心十分沮丧,所以整天躲在帐中饮酒消愁,经常放声大哭。对莽古尔泰的处境,姐姐莽古济、姐夫索诺木杜棱深表同情,特意从开原赶来相劝。据野史笔记上说,莽古尔泰和姐姐、姐夫及弟弟德格类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后,借着酒兴说:“我现在是把皇太极得罪了,日后肯定没有我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个机会将其除掉,夺取汗位,如不能成功,退居开原,开原城大坚固,在哪自立为王”。姐姐、姐夫和弟弟闻听此言惊诧不已,劝其不要莽撞行事,而莽古尔泰说:“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没有退路了”。夫妻二人和德格类见他如此坚决,只好探问他的想法。莽古尔泰说,在家摆下“鸿门宴”用药酒“鸠杀”皇太极。第二天,莽古尔泰就将其亲信主将屯布禄、爱巴礼和索诺木杜棱夫妇及莽古济亲信冷僧机带入密室,七人歃血盟誓后,分头准备,伺机行事。

    一向谨慎甚微的索诺木杜棱自受封口后对皇太极感恩戴德,对此事总觉亏心,整日焦虑不安,知道自己干了一件蠢事,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参拜皇太极,受到皇太极的热情款待,索诺木杜棱假装酒喝多了,对皇太极说:"皇上在,我们蒙古各部能安逸的生活,皇上不在了,我们蒙古人可怎么办呀”。说着流下了眼泪,皇太极何等人也,听出了他话的玄外之音。不久,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相续“暴病”身亡,参与秘谋的冷僧机虽然出身卑微,但为人狡诈,善于察言观色,看见正蓝旗的两个贝勒暴毙突然,总觉得要东窗事发,一旦败露,自己的性命不保,还要连累家人老小,于是见风使舵,将此事告发,这下可惹怒了皇太极,命刑部查办,凡涉案人员家族老少全部抓捕入狱,一时间盛京城监狱人满为患。皇太极以谋逆罪将其姐姐葬古济等一千余人凌迟处死,永不入玉牒。连续几天,盛京城刑场惨叫声不断,闻者心惊肉跳。由于索诺木杜棱事前对皇太极有过暗示,算是告发,削职恩养。


    天聪八年(1634),索诺木杜棱以私猎哈达叶赫山(皇家狩猎禁地)获罪,剥夺开原牧地后,谴返原牧地敖汉,他投奔于胞弟塞巨卓里克图之子班第,开始在札萨克王府固尔班图尔噶山(木沙营子鼎足山)南哈力海吐(今牛古吐境)安置下来,他于顺治元年病故,安葬在喇嘛山南坡(山湾子水库西)。

    到顺治五年时(1648),清廷对莽古济“谋逆”案提出质疑,又叙索诺木杜棱征讨明军时有功,对私猎哈达叶赫山定罪过重,追封他为敖汉多罗郡王,称“海力”王(怜爱之王),世袭罔替,并由其长子玛济克第一次袭爵,赏黄金万两,重修君王墓陵和准建格格庙。玛齐克为展示皇恩浩荡,超度莽古济亡灵,派人请来藏佛格鲁派喇嘛色丹巴勒珠尔(贝子府郡王达克沁的三子,时年在阜新七金台出家)为其选址,色丹巴勒珠尔喇嘛经多地勘察来到今格格召北山坡上说:“此地远眺祥云笼罩,近闻乌语花香、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承其瑞祥灵气,天降福佐,子孙保之,乃风水宝地也”。于是,格格庙宇、郡王陵在此破土动工,并按清廷恩准的标准设计修建。

    格格庙和郡王陵落成后,玛济克指派海力王府家奴丁、王两姓氏族人世代为其守陵护庙,又差人请来藏佛喇嘛百余名在色丹巴勒珠尔的主持下,咏经颂德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法事,场面隆重。

    郡王陵气势壮观,牌楼立于陵前正南山下,路两边有石狮、石马、石驼、石象、石羊、石虎、石龟。格格庙宇宏大气派,朱门幽雅肃穆,佛堂古朴庄严,香案供奉释迦摩尼佛像,上书;晨昏焚香惟期一家清泰,下书:朝夕祈福但愿四季康宁、香烟缭绕,弥漫四方。

    在当时人们的理念中,庙宇是消灾避难求福的必然场所,此庙一起,祈求平安,打鬼送祟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为此格格庙的名气越来越大,方圆百里的人们都知道了格格庙在什么地方。

    召,庙也。随着汉人的逐渐迁入,顺理成章的地名产生了。1891年敖汉发生“红帽子”事件时,郡王陵被刨掘,格格庙被烧毁,只留下了郡王们的骨骸。

    本世纪初,敖汉旗在这里开发兴建工业园区,郡王陵寝迁至敖汉旗新惠镇三节梁,只留下了格格召的名字。

    在那动荡年代,格格召名字改为“各各召”。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时,旗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天(离岗)找到我说:“看你对敖汉蒙古王公历史有研究,各各召村书记王春光落实旗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把‘各各召’恢复‘格格召’称谓,你写一篇格格召的文章,把历史真相昭告世人!

    于是,我撰写了这篇《格格召轶事》发表在“中国敖汉”网,格格召的牌子也由“各各召”更名为“格格召”。2019年11月民政部门发布《关于敖汉旗部分行政村更名的通知》,13个乡镇29个行政村名正式变更“各各召村”更名为“格格召村”


    作者简介:王英俊,汉族,无党派,大专学历,助理会计师,1961年9月9日出生,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人。1980年12月15日参加工作,历任敖汉旗山湾子水库管理处现金出纳员、会计、团支部书记、水利水产局会计、长胜枢纽工程会计,1987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委员会“先进财务工作者”称号,2015年著有《二龙吐须润桑田》《做一块无怨无悔的水利基石》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与中国水利报荣获优秀奖。

     

乡乡通 - 资料下载 - 百业联盟 - 供求信息平台 - 电子商务平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