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文化
- >>更多通知公告
花团锦簇情愈浓 专题片 解说词
内容来源:赤峰市经纪网未经同意不得复制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敖汉旗萨力巴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萨力巴,一个美丽神奇、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交流交融。
这里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萨力巴乡蒙古语意为岔口,地处敖汉旗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老哈河南岸,位于闻名遐迩的中国北方5000年前最大祭祀遗址——城子山山城遗址脚下,国道111线贯穿南北,京通铁路、赤通高速公路横亘东西。下辖8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112个村民组,总土地面积58万亩。全乡5409户、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600人,占全乡人口总数 的22%;其中蒙古族人口4210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19.6%。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民族聚居区。
但凡莅临敖汉的人,都称萨力巴这个“岔口”是绿色敖汉的“百花园”——比比皆花,花团锦簇。
在这竞相开放的百花生态链中,最夺人眼球,摄人魂魄的是那美丽的民族事业之花!艳丽多姿,醉美草原。
萨力巴乡是如何培育绽放这朵民族之花的?
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第一要务(字幕)
萨力巴乡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的指示,始终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共同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他们针对经济总量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牧民增收相对缓慢的客观实际,萨力巴乡站在绿色发展生态之乡、区位独特旅游之乡、经济繁荣实力之乡、民族团结示范之乡的新方位,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动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住房保障方面,投资256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540户,建设幸福大院4处。水利方面,投资8810万元,实施坡改梯2.7万亩、节水改造1.8万亩,新建人饮工程13处、新建膜下滴灌5万亩,实施人饮改造11处。电力保障方面,投资4410万元,实施农网改造98个台区,满足了全乡所有农户的用电需求。文化方面,投资255万元,建设文化活动室8处、文化广场37个,配套健身器材280个。通信方面,投资347.8万元,发展数字宽带用户1231户、户户通2864户、村村通1227户,安装村村响8套。道路建设方面,投资8923万元,实施街巷硬化188.16公里、通村通组路86.7公里,安装路灯550盏,全乡硬化道路覆盖率达到100%。卫生方面,投资80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9处,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产业发展方面,投资602万元,实施棚圈4.01万平方米。2018年,在旗委、旗政府鼎力支持下,出台了《关于支持萨力巴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萨力巴乡三年发展项目135个,总投资4.68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乡财政收入达到550万元,比“十二五”期末提高3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倍。
二、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第一工程(字幕)
把脱贫攻坚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用心用力用情抓好群众脱贫问题,确保各族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让一个少数民族群众掉队。紧紧抓住精准扶贫这个核心,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针对少数民族群众贫困实际,下足“绣花”功夫。几年来,完成危房改造540户,其中少数民族群众68户;投资630万元解决2600名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覆盖少数民族群众530人;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301名贫困人口享受教育扶贫,惠及少数民族贫困群众26人。
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基础。把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努力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人人有脱贫门路。种植业方面,充分发挥国道111线交通优势,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园区面积现已达到4400亩。计划到2020年,发展设施农业达到1万亩以上。养殖业方面,发挥东大品证和牛先生庄园带动作用,带动全乡肉牛养殖走向高端。林业方面,与蒙树公司合作,打造万亩林木种苗基地,提高苗木的经济效益。
紧紧抓住精准脱贫这个关键。2018年,在旗委、旗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了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对全乡所有农户,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排查方面,采取“靶向摸排”的方式,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确保了脱贫攻坚精准。2015年以来,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8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234人。截至目前,共有590户1300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19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4%。2018年在全旗率先实现了整乡脱贫。
三、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工作的第一抓手(字幕)
民族文化不仅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应是跳跃在人们心里的音符。近年来,萨力巴乡把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深化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果,全面推行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有效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推动蒙古语文学习使用,全乡有蒙古族幼儿园1所,蒙古族小学1所,专职教师132人。
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呼图格沁”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传承人2人。充分发挥“草原书屋”阵地作用,蒙古文图书占比达到30%。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文艺汇演活动,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掘蒙元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为全旗史前文化研学游基地助力加油。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全乡大局和谐稳定。
四、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作为民族工作的第一保障(字幕)
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加强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全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战斗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通过脱贫攻坚大浪淘沙式的洗礼,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全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2018年,在村级“两委”换届结束后,全乡村“两委”干部共有49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8人,占村干部比例达到16%;乡村两级储备后备干部48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4名,占后备干部比例29%。高度重视民族干部培养,通过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次、脱贫攻坚专项考察1次,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绿色发展花正艳,花团锦簇情愈浓。2007年、2012年连续两次荣获全区民族进步模范集体;2014年荣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8荣获旗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
放眼萨力巴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进步之歌分外嘹亮。作为民族地区,萨力巴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恒久绽放!
2019年9月
杨晓天
作者简介:杨晓天,男,汉族,1958年9月18日生,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80年11月在敖汉旗农业局参加工作,1992年12月至2006年4月赤峰日报、敖汉报社记者,2006年5月任敖汉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敖汉旗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2013年5月二线赋闲。从文近30年,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