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经纪文化

当前位置:塞外经纪网 > 经纪文化

“五.四”青年节畅想

内容来源:赤峰市经纪网未经同意不得复制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作者:冯再武

    走过了人生的三十几个驿站,转眼间即将告别那个如花 似玉的季节。三十几个春秋,阳光雨露育就的风采也曾展示出龙的子孙的骄傲,长城与黄河陶冶的性格仍然一如既往地恪守着赤子之于母亲的忠诚 ......今天,当“五.四”这页辉煌的历史又一次在日历上铮然作响的时候,我的心依然无法平静。

    从老师的口中第一次听到“a、o、e”的时候,我便知道了“妈妈、祖国”;从“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的虔诚描画中,我便在梦境中遍游了泰山、黄河;当手中的蜡笔第一次把红色涂进洁白的视野里,我便认识了国旗和鲜血;当稚嫩的童声第一次汇入合唱的声浪,我的心中便永远刻上了那首雄壮的《国歌》......十六岁的花季,我们也曾睁着迷惑的眼睛看这世间的风风雨雨,青春的五色笔也曾在浅淡的年轮中写下岁月的蹉跎......

    有谁能相信哪,我们这一代人竟没能在高中前的教室里系统地学过祖国的历史?油灯下,田垅间,是我们自己把零零散散的历史陨石的碎片,穿成大禹的镢头,始皇的玉玺,穿成鸦片战争,穿成辛亥革命,穿成圆明园的残柱,穿成“五.四运动”的歌声......一个农民的年少的儿子,那时,哪里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的只是朦胧的思索,思索的朦胧。

    时光的流逝在额头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沉,天真和单纯也不再于梦中发出稚气的笑声。当我在大学的黑板上再次见到“五.四”这两个血写的红字的时候,那林则徐振臂怒吼的雄威,那圆明园熊熊燃烧的耻辱,那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炮响,那北京街头“五.四”的号角,那南湖游船上如豆的灯火,那万里长征的马嘶,那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腾起的那团火红......便一起辉煌成一条耀眼的光带在我的眼前飘飞,便汇聚成一条汹涌的长河,在我的胸中奔腾!

    哦,好沉重也好轻松啊!我终于明白了:读那历史的上部我为什么总是心情抑郁,读那历史的下篇我为什么会是热泪盈盈?

    啊,我的多灾多难的祖国!

      我的功高恩重的救星!

      我的英勇不屈的人民!

      我的也曾是青年的父兄!

    望着眼前的一片春晖,仿佛又看到历史上这一天春潮的涌动。多少年青人的血绽放成枝头上那艳丽的桃花,多少烈士的英灵呵护成国旗旁那猎猎的雄风。拖着沉重与踏着轻松的我和我们,该不该再重温那“五.四”的号角,该不该再雄壮那“五.四”的歌声?该怎样让这华夏的国土不再生长出耻辱,该怎样让这历史的续写不再令后人愤懑?

    站在青年与中年的界碑前,我只想再度捧起先人写就的史稿,让我的目光在这无情的碑林中找到不屈,找到伟大,让我的双手在这片新的碑面上,刻上进取,刻上忠诚,刻上强大,刻上繁荣!

    翻过今天的这一页日历,我又一次看到了“青年”正与我依依地道别。叹惋自己这一段好年华中的多少平淡,但心中却也无悔。因为,我毕竟和祖国迈着同一样的步伐。祖国不老,我们,我们就会永远年轻!

    1986.4.25

     

    作者简介:冯再武,笔名雪泥。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内蒙古自治区音乐文学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会员,赤峰市著名诗人、作家、词作家、剧作家,赤峰市音乐家协会理事,赤峰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电视文艺晚会及社会文艺活动的知名策划人、撰稿人、导演。曾担任辽宁电视台《共度好时光》、《乡村大看台》两个栏目的特约撰稿人达七年之久。自2000年以来,一直参与赤峰电视台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赤峰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策划、创作和撰稿工作。已出版爱情诗集《彩蝶和杏花雨》一部。

    联系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园林路北馨花园8号楼

    邮编:    024000   电话:    13947600798

                                                                                           冯再武

            

           

乡乡通 - 资料下载 - 百业联盟 - 供求信息平台 - 电子商务平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