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塞外经纪网 > 科技与生活 > 科学技术

敖汉畜牧的人中翘楚——孟繁荣

内容来源:塞外经纪网未经同意不得复制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敖汉畜牧的人中翘楚——孟繁荣

    敖汉旗的畜牧业发展史几乎与新中国的历史同步。可以说,60多年来,默默奉献在全旗畜牧战线上的老前辈与后来者不计其数。其中,不乏有创造了“敖汉毛肉兼用细毛羊(简称敖汉细毛羊)”历史的专家级的畜牧业科技工作者。但是,笔者要说,在敖汉有史以来的庞大的畜牧业科技工作者队伍当中,现任敖汉旗畜牧业局总工程师、敖汉旗畜牧业科普学会会长的孟繁荣才是鹤立鸡群,当之无愧的人中翘楚!

    让我们先看看她拥有的荣誉:“敖汉旗劳动模范”、 “赤峰市劳动模范”、“赤峰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赤峰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赤峰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感动赤峰十大人物”、“第九届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内蒙古农学会第九届青年科技奖”、“内蒙古自治区深入生产一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上面罗列的这么多奖项,只不过是孟繁荣多年来所获得荣誉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仅仅是其荣誉的冰山一角。因为连她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参加工作以来到底得过多少个奖项。

         再说说她荣誉的背后。1993年盛夏,孟繁荣从内蒙古民族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敖汉旗畜牧业局改良站工作。这个改良站位于远离城镇的偏僻的山沟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条件艰苦不说,单从业务工作上看,对任何一个像她这个年龄段的姑娘来说都意味着挑战!因为,每天的工作总是离不开观察母猪是否发情,调教公猪并采集其精液,进而实施猪的人工受精技术。如此的工作状况,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开始“泼冷水”,劝他凭能力考个公务员或者其他“体面”一点的岗位。他毕竟还年轻,在众说纷纭面前,思想深处也曾斗争过。但是,一件事使她坚定了从事畜牧业科技工作的决心与信心。那天她回家看望母亲时,听说邻居王婶用长了牙子的土豆喂牛,结果把一条揣犊子的大牛毒死了,王婶着急心疼得立时昏了过去,现还在乡卫生院输液。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孟繁荣,她想,没有知识,不懂科学是多么可怕啊!国家培养我4年时间,我不利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哪能行呢!

    从此,孟繁荣就一心扑在了敖汉旗的畜牧业工作上。

    她是畜牧业增收的“科技财神”。参加工作18年来,孟繁荣怀着满腔热情,凭借自身掌握的渊博的畜牧业科技知识,在敖汉旗这块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走呼号,为农牧民朋友答疑解惑。可以说举办培训班,向广大养殖户传授畜牧业科技知识,开展咨询几乎成为了孟繁荣工作的全部。18年间,由她主讲的畜牧业技术培训班近2000期,累计培训农牧民18万人(次)以上,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她潜心设计的冬暖夏凉式的标准化圈舍,已在东北和华北的一些地区得到了较为普遍地推广。因他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即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使全旗畜牧业每年增收4500余万元。仅她设计的圈舍一项每年就可为农牧民增加经济效益2000万元;按每育肥一只羔羊平均增收15元计算,每年全旗肉羊养殖业增收则超过1000万元;她推广的人工受精技术,由原来本交到采精一次可实现配种母猪20头左右,不仅节约了饲养公猪成本,直接增加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加速了良种猪繁育进程,有着长远巨大的社会效益。

    她是畜牧行业中少有的“学者”和作家。孟繁荣是个有心人!在18年的基层畜牧业科技工作中,她一直秉承着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样极富哲学与理性的思维。到目前,孟繁荣已在国内畜牧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性文章30多篇。2003年,央视7套“科普苑”播出了她的肉羊全舍饲养殖技术专题节目,2004年,14万字的《舍饲肉羊实用技术》问世。2009年,她主编的《养猪致富综合配套新技术》(该书22万字,配有9VCD光盘)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和隆兴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光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

    她是无私奉献的科普志愿者。每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孟繁荣都要在最基层度过,或讲课或指导,猪圈、牛棚、鸡舍常有他的身影。她自费开通了“畜牧110”服务热线,全天候地为养殖户答疑释惑,她手机费的70%都花在了农牧民身上。针对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养殖户学习文字技术资料有困难的实际情况,孟繁荣就自己掏腰包购买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和视频制作器材,自行制作光盘无偿送给养殖户,据她自己粗略估算,上述投资已超过4万元,相当于她一年的工资收入。多年

    乡乡通 - 资料下载 - 百业联盟 - 供求信息平台 - 电子商务平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