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近年来,巴林左旗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紧扣人才“引、育、留”全链条,谋长远、出政策、搭平台、强服务,走出了一条紧贴全旗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强旗之路。
突出精准 求贤若渴“引”人才
巴林左旗着眼中心大局,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提升引才聚智工作成效。拓宽引才渠道,持续深化“绿色通道”“事业编企业用”等引才模式,精准对接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需求,高标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6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搭建聚才平台,依托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三区”人才等资源力量,不断拓展合作渠道,打造博士工作站7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64人,人才支撑效应显著提升。强化乡情感召,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多途径开展“引才引智推介会”、高校学子“扬帆计划”等活动,打好“乡情牌”,回引70余名本籍人才返乡创业、反哺家乡。
突出精心 润物无声“育”人才
立足夯实人才培养基础,锚定做大人才增量和盘活人才存量两个目标,通过不断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创新培带方式,以中组部“组团式”帮扶为契机,依托帮扶专家优势资源,推行科技人才“百千万”、教育医疗人才“1+N”跟学、“师带徒”等培带模式,培育教育、医疗、农牧业等领域人才1170余人,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建强人才基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打造乡土人才培训基地3个、民族技艺人才培训基地5个,开展肉牛养殖、笤帚苗绑扎等专业技能培训179次,为基层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突出精诚 真心实意“留”人才
一条条务实管用的制度措施、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一次次情真意切的“双向奔赴”、一个个研发基地的挂牌成立……放眼巴林左旗大地,人才之泉翻腾奔涌,“智力引擎”动能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