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其诗描写的农事场面在今天的塞外敖汉旗再现。
芒种到了,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周家地村党支部书记赵永志,在千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指导瓜农抹花打扠,看到金丝蜜瓜长势好于去年,十分高兴,这是好效益的兆头。芒种时节,赵永志带领村“两委”班子忙忙碌碌,初夏气温上扬,每天挥汗如雨。
古鲁板蒿镇党委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启动实施了“十一个万”产业富民工程,号召干部带头、党员带头服务群众。周家地村党支部将农民增收作为最大的实事全力抓好。这个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于2020年,是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实施,采用“企业+农户”的方式,与北京美美农业公司签订定向合作协议建设的,占地1000亩设施农业大棚,预计建设700余个大棚。每个大棚配备水路管道,电路设备,造价约11000元,项目补贴每个大棚5500元。现已总共建造520个大棚。2021年6月新建220个。每个占地1.4亩。地点位于周家地村西梁。
周家地村位于古鲁板蒿镇以北15公里,与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相邻。辖8个自然营子,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480户3678人。这里气候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土地条件多为旱地山地,水源匮乏,过去基本靠天吃饭。传统的农业种植种类以杂粮、杂豆为主,收入不稳定,遇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无收成的现象屡见不鲜。
耕地变成大棚经济收益显著。大棚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解决了气候影响,水源稀缺的不良因素。棚内主要种植金丝密瓜,角瓜,豆角等作物,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社会反响比较好。采用“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问题,农户的农产品成熟后,企业直接进行回收。经与承包户了解到,每年每亩大棚种植网纹金丝密瓜产量在5000斤-6000斤左右,产值在一万三千元以上,纯收益在每亩5000元以上。哈密瓜销售之后又继续二期种植角瓜、豆角等作物,收益可达2000元以上。除去人工,种子化肥,土地租赁金等成本开支,每个大棚的年纯收入能达到7000元以上。园区520个大棚总产值680万元以上,纯利润在350万左右。过去周家地村旱地种植传统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和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每亩收入大约在500-600元左右。通过对比,大棚每亩直接翻了10余倍,一亩顶十亩,经济效益显著。
这里还有一个现象,几个棚开花了,一批棚才伸蔓。这是采取分批分期间隔的种植方式,每四天栽种一期,所以才有了:蜜瓜黄花次第开,也就决定了蜜瓜次第上市。
设施农业大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劳动力就业,惠及周边群众收入增加。据统计,每个大棚每天用工人数为至少3人,整个园区每天的总用工数超过160人,每人工资为150元一天。每年可提供100天的用人用工周期,总共支付工资达到230万元。这样一来,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杨晓天 高春丽 邹心蕊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1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