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磊晶 实习记者 陈香梅
今日之松山,大美之松山。
这里大街小巷车辆如织穿梭,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园区里建设者们奔走忙碌,城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松山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广袤的山乡田野里,技术支撑农业朝着绿色生态方向大步前进,连排成片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创造了“湖光入山色”的全新画面,展现出设施农业规模化建设的新气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势头正盛、干劲正浓的松山区计划实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5%左右。
稳定传统优势 做精第一产业
都说松山区是千家万户的“果盘子”“菜篮子”。“十三五”期间,松山区新发展设施农业8万亩,达到42万亩;新发展经济林6.7万亩,达到13.5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6亿斤以上;年均出栏生猪200万口、肉牛21万头、肉羊70万只;“三品一标”达到48个,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7.5%。
在当铺地满族乡北道村设施农业樱桃棚室里,进入采摘期的大樱桃一簇簇殷红似火、十分诱人。大兴隆庄村的草莓棚室里,大颗的奶油草莓静静躺在陇畦两侧,色泽红润、令人垂涎。南平房村宝多合作社有60个大棚2600株大樱桃树,年产樱桃10400斤。据了解,当铺地满族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采摘园,年均接待游客18000人次,促进就业130人,小水果变身“致富果”,有效带动了农业转型发展。
今年,松山区将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猪、肉羊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6亿斤,生猪出栏200万口、肉羊75万只;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甜菜、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力争新认证“三品一标”或列入全国名特优目录产品8个;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打造精品采摘园区10个。
下一步,松山区将继续稳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在“接二连三”上融合发展,做精一产、振兴乡村。
聚力动能转换 汇聚发展新动力
3月28日,创新中国行·2021智能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赤峰·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创新基地开园仪式在赤峰松山信息数创科技产业园举行,这是我市向信息技术领域产业迈进的重要一步。
赤峰松山信息数创科技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7.76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被列为赤峰市产城融合先导区,完成投资16.9亿元。随着松山区政府与中关村信息谷正式签约,园区将按照“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合作路径,打造蒙东、辽西、冀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新地标。
赤峰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子产品及配件研发、制作、销售和安装于一体的企业,2020年入驻园区。“园区给予公司五年免收租金的政策,在水、暖、电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了帮助企业招到人才、留住人才,园区还给予了住房补贴等政策。”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提供的优惠政策非常“解渴”,给他们“吃”下了安心发展的“定心丸”。
目前园区已入驻运营的企业20余家,包括智能制造企业3家、能源企业1家、农副产品物流企业1家、五金集散市场1家、电子信息企业16家。园区消防站、热电厂、高压水厂、燃气站已正式投入使用,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及公交枢纽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未来,松山信息科技产业园还将聚焦电子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引领区、数字创意试验区和高端信息技术人才集聚区。
加强招商引资 注入经济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赤峰商贸物流城累计完成投资83亿元,亚琦国际物流商贸园前期进展顺利,万达广场落户松山。
日前,松山区成功引进冰葡萄酒生产项目,大庙镇政府与桓仁幸福小农冰酒酒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松山区招商引资工作又添靓丽一笔。该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主要进行冰葡萄种植及干红、甜红葡萄酒生产,预计年生产加工冰葡萄酒2500吨。
今年,松山区将聚焦4个重点地区、围绕6个主攻方向,立足交通优势、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各园区招商图谱和产业清单,高质量完成69个招商目标任务。加强招商项目的跟踪调度,建立“项目管家”制度,强化项目在谈、签约、落地、投产全过程服务保障,全力推动恒大文旅城、天池酒业等重点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松山区还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项目能“请进来”更要“留得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经营零干扰、服务零距离的办事服务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出重拳、下猛药、去顽疾、增实效,全力解决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坚决整改营商环境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推动松山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今年,松山区17个重大项目已集中开工。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松山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勤劳质朴的松山人正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奋力绘就大美松山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