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赤峰日报记者采访,从新惠出发赶赴敖汉旗牛古吐镇喇嘛板村。车子沿着“305”国道转入山湾子水库旅游路,因为2020年11月18日、19日的暴雪,柏油路上点点片片的冰,行人们都是小心翼翼,车速明显减慢了。这好,可以欣赏车窗外的美景,一个个山坡一道道沟两侧,纵横交错的梯田,成为这里的一大景致。记者对陪同采访的水利局水保站长崔明说,这么多这么好的梯田,您介绍一下。
崔明说,自2016年开始,敖汉旗水利局利用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在喇嘛板、喇嘛沟、哈拉沟、南大城、元宝山5个自然村修建梯田,工程当年发挥效益,层层梯田庄稼长势特别喜人,每亩谷子比没修梯田前的坡耕地增产300斤。
到了喇嘛板村,杂粮经纪人、村主任杜海军介绍的更加详细:2017年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在敖汉旗验收项目,他带领三名农民将验收组成员拦在敖汉国宾馆门前,把一面绣有“梯田碧波水相连,水利百姓情永远”的锦旗送给水利厅领导。送锦旗的农民动情地对水利厅领导说:“我们这地过去是三跑田,产量低,收入少,坡地修成梯田后,成为了三保田,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感谢国家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记者提议,咱们各家走走看看。来到村民宋国军家,夫妻俩正在忙碌的卖粮,半屋子的粮食,大多是梯田谷子,谷子去年2.2 元一斤,今年市场行情好,2.65元一斤。宋国军家40亩坡改梯谷子产量3.2万斤,收入8.48万元。他家就是靠着坡改梯谷子一项产业就实现脱贫了。记者亲自感受到了宋国军夫妻两丰收的喜悦。
来到另一个村民老张家,在门外的场院上整理谷秸秆,老张说,全村人成为梯田受益户,修成梯田地块平整了,实行机械化播种,谷子高产了,实现了保持水土。全村谷子平均亩产700斤以上,高产的达到900斤,以前这地亩产只有300斤。老张说,谷子是一项收入,谷秸子收入也不低,现在大力养牛养羊,谷秸子五毛钱一斤,亩产是一斤谷粒一斤秸草,亩产秸草700多斤,卖钱350元。现在的地真正成了“聚宝盆”。
杜海军主任掐指算了一下,2016年修梯田2500亩,2017年修梯田2500亩,2018年修梯田3760亩,2020年修梯田2100亩,累计实现梯田10860亩,全村670户、2537口人,人均约4亩坡改梯,旱涝保收。喇嘛板村已经立项,今年将前喇嘛板组与小河东组一共还有3000多亩坡地修成梯田,实现喇嘛板村梯田化,并且全部实施膜下滴灌。一个昔日的贫水村,依托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即坡改梯“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增粮增收,实现了脱贫,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道上前进。
杨晓天 杨君超
敖汉旗水利局
2021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