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矢志不渝的小米情结

2022/12/13 18:43:50 次浏览

——记敖汉旗政协委、旗水利局局长 辛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粒米关乎江山社稷。社稷一词,古为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五经正义》《今孝经说》:稷者,五谷之长。“稷”字的初义应是一个侍弄禾谷的人,“粟”用来泛指禾谷成熟后的种子,亦指“谷子”。

“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中央广播电视台这则娓娓入心的广告语将饱含“中国味”的一粒传向全世界。这一出土于敖汉旗“华夏第一村”遗址距今8000年被誉为世界最早人工栽培的“敖汉小米”,2012年8月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号,成为敖汉旗一张靓丽名片。敖汉小米的“中国味”香飘国内外。这“中国味”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科技人员的汗水和心血,敖汉旗政协委、旗水利局局长辛华就是为之做出贡献的基层组织者之一,在他身上有着深植于心的小米情结。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合影(右一为辛华

敖汉小米对于辛华来说,那是从小发自内心愈加浓重的感情。这位敖汉土生土长、靠吃小米饭长大的农家子弟,对小米有着刻骨铭心的爱,因而爱屋及乌也就深爱“三农”工作。他自1991年大学毕业即扑下身子在基层乡镇工作,一步步成长为乡镇长、党委书记。2013年初,辛华从乡镇党委书记岗位调任敖汉旗农业局局长。此时正逢敖汉小米产业起步,作为小米产业的执行机构农业局的领班人,辛华确定了“围绕集中连片,以国道111线以南为重点,打造旱作农业示范区,全旗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100万亩,谷子总产量稳定在5亿斤左右

二十多年的乡镇工作,历练得辛华深谙种植业,他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的指示,从中悟出了种子是农业“芯片”的道理,他提出抓好敖汉小米品种、品质、品牌、品位的“四品”思路。

着力培育品种。辛华从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到种子资源是保障敖汉旗谷子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敖汉旗旱作物种种质资源丰富,特别是以黍和粟为代表的旱作农作物品种繁多,他利用一切机会下乡深入农家调查走访,搜集到了黄金苗、大红谷、小粟粮、老虎尾、百里香等三十余种传统农家谷子品种。

他加大农业遗产保护力度,为有效保护濒临灭绝的传统农家品种,辛华申请在旗农业局设立农业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班对全旗范围内的传统农家品种进行搜集与整理,抢救性搜集到谷子传统农家品种92个。建立了敖汉旗农业文化遗产品种保护基地,旨在保护、选育、培育传统谷子品种,对优质谷子新品种进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做到农业文化遗产品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基地占地18亩,划分5个种植区,组建了包括院士及谷子首席专家在内的院士工作站,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企业多年多次多地选育,相继在国家农业部命名了“敖谷8000”、“金苗k1”、太空新品种等10个敖汉旗谷子品种。


辛华(左二)在敖汉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与国家谷子产业科技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交流

着力提升品质。辛华主持制定了敖汉旗《绿色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出版了《敖汉小米食用指南》,经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相关测验结果显示,敖汉小米具有蛋白优、脂肪佳、维B多、铁锌丰等特点,比其它地区小米更适合人体营养需求。201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敖汉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自2013年起敖汉小米分别在中国农产品国际交易博览会、米兰世博会上展出并获得金奖。2014年,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组委会授予敖汉旗“世界小米之乡”称号。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授予敖汉旗“全国县级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敖汉小米”获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敖汉小米”入选首批全国“一县一品”品牌农产品。2019年,“敖汉小米”通过气候品质等级认定为特优。

着力塑造品位。辛华带领农业局科技人员作为主力参与旗委、旗政府连续承办的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进一步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组织拍摄了敖汉本土文学创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先生题写片名的微电影《谷乡之恋》,该片获得第五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中国扶贫攻坚影像奖、赤峰市五个一工程奖,将敖汉谷乡故事推向世界。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敖汉小米”广告登陆央视频道,“古色谷香,谷韵悠长,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公益广告推向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启示—旱作之源》在央视《科技苑》栏目播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考古纪录片《敖汉旱作农业探源》首播式在敖汉旗举行。《秋后算账,敖汉小米过亿的秘密》、《八千年敖汉小米》专题片分别在央视《每日农经》、《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中央气象频道纪录片《天人合一》、电影纪录片《生态农业在中国》选择敖汉旗作为拍摄基地。由人民日报、中国气象报社、中国科学报等多家媒体参与组成的“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记者团走进敖汉旗。《敖汉三宝—小米、山杏、荞面》在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播出。中央电视台七套特别节目《从农田到餐桌》摄制组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入题,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制作成传统美食,进行全方位的采访拍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摄制组央视七套《大国根基》摄制组走进敖汉旗实地拍摄。央视《粟稷中国》、《沧海一粟》栏目组选择在敖汉旗拍摄。创作了《敖汉小米香天下》《小米故乡是敖汉》《黍粟飘香》等行业歌曲,敖汉小米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着力推介品牌2018年9月20日,正值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喜庆之际,第二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在山西省阳曲县开幕,辛华代表政府旗长参会并以小米产业专家身份发言,从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环境最优美、品质最优良、未来最美好这“五个最”介绍了敖汉小米,引起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516名与会专家学者关注和好评。辛华全身心投入到小米产业中,从种植到加工起步、从销售到食用指导、从文化到旅游的一、二、三产融合提升,敖汉小米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完成了从无名到有名再到知名的品牌嬗变,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塑造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敖汉旗获批首批“国家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单位,2019年,敖汉小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为72.39,品牌估值达113.53亿元。兴隆沟、禾为贵、孟克河、刘僧等品牌小米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开发了四色米、富硒米、胚芽米、月子米、石碾米、黄金米、红谷米、小米油、小米皂、小米锅巴等系列产品,多次获得国际农交会、博览会、绿博会金奖。


2017年健康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研讨会(右一为辛华)

辛华带领的农业团队使敖汉小米产业在发展中聚集与释放“中国味”,演绎出一座座隽永宁谧、风情别致的古朴典雅的餐饮产业,让人们味蕾流连忘返,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凭借人们舌尖传续下来的谷种,从远古留传到今天,经过不断的提纯、复壮、选育,所生产出的小米具有色泽光、口感好、味道纯、质地软、不回生、营养丰富等特点,“敖汉小米”赢得了“满园米相似、唯我香不同”的美誉。

辛华因地制宜实施小米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策略,按照旗委旗政府安排建设中国小米博物馆、早作农业主题公园、粟文化产业园、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世界谷种研发基地、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敖汉旗建成世界谷种研发输出基地和面向“环渤海”“京津翼”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世界小米看中国,中国小米在敖汉,让国内外游客到敖汉品小米、吃小米、赏小米、带小米。让“敖汉小米”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形象代言,走向世界人民的餐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农业局的六年间,辛华率领农业科技人员在小米产业深入实践,促推敖汉小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敖汉小米”区域公用品牌举世瞩目,谷子种植面积上升到100万亩,其中绿色种植基地27.2万亩,有机种植基地5万亩,年产优质谷子4.5亿斤。

2019年3月,辛华调任敖汉旗水利局局长。上任伊始,潜心研究敖汉旗水资源状况,针对贫水旗情研究确立了“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治清河湖水、节约地下水、改优人饮水”的“五水”理念,大力实施“五水”工程,不断助推“敖汉小米”。

围绕服务小米产业,先后完成山湾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山湾子水库渗漏处理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利用国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大力建设水平梯田,完成河道治理14.66平方公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优质安全的水利服务


辛华(前排左二)陪同赤峰市政协副主席、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进行谷子苗期调研

“国家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有效实现了“蓄住天上水”,让这片以旱作农业为主大地的敖汉旗农牧民受益。辛华无论在农业局还是水利局工作,到基层调研时,看到集中连片大面积种植或品种独特的谷子种植地块都会停下来看个清楚、问个明白。在贝子府镇调研时,农民孟庆林高兴的对辛华说:“我这两年尝到了‘坡改梯’的甜头,今年我家60亩谷子亩产达到600多斤,翻了一番!”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谷子笑弯了腰唐代诗人顾况在《过山农家》说: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一个个金秋敖汉农牧民劳作中兴高采烈着一大片大片的金谷,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绘就助推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辛华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坡改梯”项目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耕地由过去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亩减少土壤流失2吨,亩保水35立方米,新修的10.92万亩梯田每年减少土壤流失21.48万吨,保水蓄水382.2万立方米。农户经济效益显著:一是加快了土地流转,把农户原来的分散土地进行整合,节约了投资成本。二是土地整合后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三是能够使作物全覆膜种植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型农机具实用技术等得以推广和应用。


辛华(左二)参加世界小米大会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6日晚又是令辛华激动难眠,晚上七点半,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庆祝“2023国际小米年”启动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和业内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小米这一全球粮食系统中的关键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倡议,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发挥小米在人类福祉、粮食系统、减贫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上的潜力。辛华为自己“五水”工程助力小米产业而十分欣慰,“坡改梯”就是“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的最佳措施。敖汉旗水利局实施“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年开展春播前、秋收后两次会战,已经新修水平梯田10.92万亩,目前全旗梯田保存面积120万亩,基本全部种植谷子,形成了全球仅有的旱作农业景观,擦亮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为敖汉小米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看到,一幅幅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图景,折射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气象,也让粮食安全根基越筑越牢。“日落山头稚子归,炊烟袅袅饭香随。”这首诗描写的场面在敖汉的傍晚每每出现,小小乡村,炊烟袅袅,家家吃上香喷喷的小米饭。

“五水”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敖汉旗水资源利用率,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为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品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辛华撰写的论述“五水”理念的文章《敖汉旗“五水”工程兴水富民》作为治水兴水典型案例入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主编的“中国水利年鉴2021”。

辛华自2013年以来带领农业局、水利局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坚持绿色发展,连续八年荣获敖汉旗实绩突出班子,敖汉旗水利局荣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部先后授予敖汉旗河长办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小流域治理先进单位殊荣,辛华本人于2017年11月17日被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授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辛华感慨的说:十年来,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做到了履职尽责,成绩的取得是旗委、旗政府和旗政协的领导、同志们支持的结果,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扎实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以务实的作风,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以积极履职、踏实工作为人民政协增光添彩,为敖汉小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助力加油!

杨晓天

2022年12月13日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