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赶着肥牛奔“振兴”

2022/12/7 14:46:28 次浏览

——敖汉旗萨力巴乡养牛见闻

    大雪时节,气温骤降,寒风呼啸,山川肃杀。

    与之相反的是,敖汉旗萨力巴乡张家营子村富牛家庭农场里却是热热闹闹,一排排牛舍内一百三十多头膘肥体壮的育肥牛悠闲的吃着草料。这些新买进来的牛育肥,要让它逐步适应冬季环境才能健康育肥,购买平均500斤的牛犊,经营十一个月左右,达到1300斤出栏,每头牛每天的草料、人工成本约20元钱,一个育肥周期下来每头牛纯收入4000元左右,去年卖了100多头,挣了四十几万块钱!王双江正在指导村民冬季养牛技术,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王双江是张家营子村致富带头人,2016年成立家庭农场,最初养殖30头基础母牛,由于养殖经验技术不足,牛或病或死,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在逐渐学习技术、积累养殖经验的过程中王双江发现养殖育肥牛病死率低、资金回笼快,于是走上了专一养殖育肥牛的道路,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达到牛舍1000平方米、草料库400平方米、年出栏130头养殖规模。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养牛户达30户,存栏肉牛1100头,人均增收2万元。

      

    王双江在给牛喂草料(摄影:王凤虎)

     清扫牛棚、喂料蓄水、铡草配料……天刚蒙蒙亮,七道湾子村四组的村民杜明清已经开始忙碌起来,50岁的杜明清苦干实干,近年来已发展成47头肉牛的养殖规模,成了村里有名的养牛大户。养牛最主要的是保持圈舍干净,防疫做好、草料跟上,说到底还是要勤快,勤快点一年就能收入二十多万,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杜清明边干活边说道。

      杜明清所在的七道湾子村人口多、耕地少,规模化养殖条件受限,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种养结合模式成了这里的特色。养牛的数量以自家耕地秸秆满足饲养为前提,不影响其他劳动,每头牛年收入近万元。七道湾子村不仅通过养牛提高了经济收入,还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现全村共有115户养牛,牛存栏达2537头。

      

     杜明清在清扫牛棚(摄影:吴枫樵)

      “我们村想养牛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村民都找到我说缺少资金,缺乏技术,也没场地,于是我们就想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解决老百姓养牛的资金和场地需求还能促进肉牛养殖规模化发展。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作出了在老牛槽沟村建设肉牛养殖小区的决定。老牛槽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强说道。

        2021年,养殖小区一期建设棚圈66580平方米,草料库11120平方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配备齐全。养殖小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模式,合作社前端做保种育苗联系农户,尾端联系市场销售渠道,基地提供养殖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从配料饲养、消毒防疫等环节给予全程技术指导,为养牛农户提供专业的保姆式服务,农户使用基地养殖支付每年30/平方米租金。

        

      老牛槽沟村肉牛养殖小区一角(摄影:王凤虎)

       “现在我们村的养殖小区建起来了,政府又协调银行给我们办理养殖贷款,我买了10头基础母牛,一年的场地租金才3000元,这要是自己建棚圈至少需要2万元,况且这里的养殖场地标准比自己建的高多了,这次我们一起在小区养牛的就有10户!第一批进入养殖小区的养殖户李芝兴奋的说。

       萨力巴乡现有肉牛存栏7500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2022年,萨力巴乡党委将投入资金1300万元的城子山村乡村振兴肉牛养殖项目和老牛槽沟村、张家营子村产业强镇肉牛养殖项目集中用于老牛槽沟村肉牛养殖小区二期扩建,养殖小区棚圈达到21栋,占地2.1万多平方米,能养殖肉牛3000头。

         

      牛在活动区活动(摄影:王凤虎)

       张国强介绍说:这种跨村联营经营模式,不仅降低养殖成本,形成肉牛养殖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可实现3个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5万元,共同走养牛致富的路子,真正的让老牛槽沟起来!”

       这些掌握了技能的农民正赶着肥牛奔走在乡村振兴致富路上。

      池光琪 杨晓天

      敖汉旗萨力巴乡

     2022127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