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产业丰收侧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暮秋时节的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村里村外、山下坡上仍然张扬着丰收的殷实,谷子收割了,高粱、玉米还有一部分站立在田间。“得先忙乎谷子,玉米高粱在地里撂撂没事,真是忙不过来啊!”正在梯田地头打场的村民刘小军对我们说。
现在的农民,就在地头打场,宽敞,方便,三五家做一个场院,一派欢歌笑语。唠嗑得知,他家五口人,种植梯田谷子5亩,亩产550斤。家中还饲养40只羊,每年的收入都很好。交谈中看出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村民赵中国说:“三春不如一秋忙啊,这山坡地自从修成梯田,产量翻了一番。这谷子要不是秋分过后的一场霜,造成了减产,亩产能打七百多斤,这样也能打600斤!”他家四口人的耕地,种植五亩梯田谷子。
看这些村民的一天,辛苦并快乐着。有的上山干活开着轿车,拉庄稼、打场都使用拖拉机和农用车,今天的农民也不像以前那样累了,多数农活实现了机械化。
这是白塔子村的产业丰收场景一角。巍巍白塔,风雨千年,俯瞰小村,今非昔比,一切都在变,变美了,变富了,活力迸发。
白塔子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立足村情,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拓展产业兴村富民”的发展思路,积极内引外联,与邻村、大企、强社联合共建,切实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充实村民的“钱袋子”,携手打造乡村振兴美好前景。
走上古塔对面的观景山,连绵壮观的万亩梯田尽收眼底,层层叠叠,蔚为壮观。2017年以来,敖汉旗水利局、国土局等业务部门将“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即“坡改梯”工程落实在白塔子村,修建梯田一万余亩,打井21眼,安装13台变压器,山坡地实现了膜下滴灌。打造以谷子为主的绿色有机杂粮示范基地,保证了稳产增收。村里统一注册了“原谷地”有机小米品牌,小米进驻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亩增收600元以上。村民说,“我们现在真像电视上说的,坐在家里就卖出了小米、绿豆,杂粮不愁卖了!”
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依托温氏集团与三家村、成兴太村共同出资100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项目,扶持培育王永生等养猪大户4户,年出栏育肥猪4000头。王永生年出栏育肥猪1000多头,年养猪收入40余万元。不但村民增收,还实现了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
践行敖汉旗委旗政府、乡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小米、肉牛、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战略,吸引能人董占龙返乡创业,投资600万元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在共产党员黄万波、孟凡军等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一期工程33个温室种植草莓创出了高效益,2022年再次投资900万元,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草莓二期工程,日光温室总数达到68栋,吸纳村剩余劳动力和脱贫户200余人就业。在温室打工的村民杜亚光两口子高兴的说:“我们在设施农业小区打工,每人一天收入120元,守家在地的很好!”。设施农业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村“两委”班子宵衣旰食为村民发展产业服务,成立了由村党支部牵头注册、由村集体负责运营监管的“浩雨劳务公司”,为草莓、有机谷子种植、养猪养牛等提供稳定的培训、服务、用工保障,并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万元。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还种植高粱1000亩,玉米9000亩,大豆400亩。高粱亩产达1500斤,玉米亩产2000斤,大豆亩产200斤。大豆市场价格一斤3元钱,种植大豆还享受国家补贴亩300元,村民积极性高涨。
注重培育示范大户,村党支部牵头组织产业培训、政策解读、难题攻关,把有技术、有产业的党员组织起来,让想致富的群众参与进来,切实带动群众创业增收,培养共产党员示范户董艳英、示范户董海龙等10户,带动村民参与设施农业30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白塔子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在村里采访看到,村干部臧洪宝正在和村民一起宣传防火,清理秸秆、落叶等。村党支部书记翟亚军说:“既要颗粒归仓,更要保护粮食安全,秋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是秸秆焚烧的易发期,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丰收乡党委政府关于切实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的指示,打赢秋季秸秆禁烧攻坚战。确保全村不起一缕烟、不燃一把火!”
白塔子村因有辽代武安州遗址而闻名遐迩。沧桑白塔下,游人如织,他们游玩之余,不失时机的捎带买上小米、白菜、芥菜疙瘩等白塔子特产……,更为小村这丰收的盛景而高兴。
文案 杨晓天 高庆利 摄影 张国锋
敖汉旗水利局
202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