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结束的10月8日,走进敖汉旗牛古吐镇喇嘛板村,异常热闹的一处处场景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拖拉机轰鸣奔驰修筑梯田,农柴车、毛驴车你追我赶抢运庄稼进场,最有趣的是那一帮帮打场的,个个头上身上满是谷糠尘埃,却都是高兴的合不拢嘴,金黄的谷子收进仓。
喇嘛板村,依山傍水,敖汉旗第一湖——龙泽湖、即山湾子水库将层层梯田倒映在阵阵涟漪中,相映成趣,成为这里的一大景观,吸引了众多旅游者、网红前来打卡。
那一坡坡缠山绕岭的梯田,彰显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有效衔接的建设魅力。自2016年以来,敖汉旗水利局、发改委、农牧局等单位利用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在喇嘛板、上台子、朝阳沟、前喇、后喇、东洼、苗杖子、小河东8个自然村修建梯田,全村完成水平梯田建设1.236万亩,占全部坡耕地面积的88%,建设成为梯田村,梯田庄稼年年丰收,多数种植谷子,每亩谷子比没修梯田前的坡耕地增产300斤。
村民感激梯田增收,2017年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在敖汉旗验收项目,村干部带领三名农民将验收组成员拦在敖汉国宾馆门前,把一面绣有“梯田碧波水相连,水利百姓情永远”的锦旗送给水利厅领导。送锦旗的农民动情地对水利厅领导说:“我们这地过去是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产量低,收入少,坡地修成梯田后,成为了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感谢国家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在村里走上一遭,开车拉谷子进场院的、毛驴拉着碌碡打场的、谷子机械脱粒的,各个场景各显其能。尤其是41岁的武洪军家秋收分外热闹,一边收获,一边打场脱粒,卖(买)谷子的电话应接不暇,第一场谷子就打了一万多斤,一袋袋装满谷子的麻袋在院子垛成了个小山。他家今年种植90亩梯田谷子,亩产700多斤,亩比坡地前增产400多斤。还有100亩梯田滴灌玉米亩产2000多斤,比没修梯田实现翻番。他家实现了种地机械化,有收割机、翻耕机等农用机械一应俱全。饲草充足,养殖业应运而生,饲养50只羊、10头牛。种植养殖年收入在60多万元。家住混凝土平板房,出门坐轿车。殷殷实实的小康之家。
村民宋国军家,夫妻俩正在忙碌的卖粮,半屋子的粮食,大多是梯田谷子,今年谷子市场行情好,客商上门收购2.65元一斤。宋国军家40亩坡改梯谷子产量3.2万斤,收入8.48万元。他家当年就是靠着坡改梯谷子一项产业实现脱贫的。
另一个村民老张家,在门外的场院上整理谷秸秆,老张说,全村人成为梯田受益户,修成梯田地块平整了,实行机械化播种,谷子高产了,全村谷子平均亩产700斤以上,高产的达到900斤,以前这地亩产只有300斤。老张说,谷子是一项收入,谷秸子收入也不低,现在大力养牛养羊,谷秸子五毛钱一斤,亩产是一斤谷粒一斤秸草,亩产秸草700多斤,卖钱350元。现在的地真正成了“聚宝盆”。
喇嘛板村的人们一边忙着收获和买卖,另一边拖拉机响彻山川、穿梭往复秋修梯田建设热火朝天。村党支部书记李金龙介绍说,全村剩余的1600亩坡耕地属于2022年农牧局坡改梯项目,现已进场施工,计划10末完工。完工后全村建设梯田13960亩,全村670户、2537口人,人均实现5.5亩坡改梯,旱涝保收。昔日的山村依托坡改梯“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增粮增收,实现了脱贫,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道上前进。
杨晓天 张国锋
敖汉旗水利局
2022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