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水利山川 润泽丰收

2022/10/8 12:01:51 次浏览

十年时序更替,十年岁月流金,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将水利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改善民计民生的“动力源”,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加速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项目、好制度相继落地实施,发挥效益。

坡改梯 贫地变沃土

丰收乡以农业立乡,村民多以种植业为主,但地形条件差,多为坡陡狭小分散的浅山丘陵地块,许多地块农业机械不能到达,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难上加难”。为了让曾经“靠天吃饭”的土地变成方便机械耕作的梯田,丰收乡先后争取到“坡改梯”项目建设共24000多亩。 分别为:杏核营子南台子2100亩(2020年)、白塔子三家村10000亩 (2017年)、成兴太700 亩、杏核营子1300亩、东八家干沟子2700亩(2021年)、杏核营子3000亩、门斗营子和马架子8000亩、三家500亩(2022年),坡改梯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还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丰收乡,昔日零散的陡坡地土地变成了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收获了笑容,也收获了民心。


丰收乡的梯田(孙宏波 摄)

兴水利 饮水得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丰收乡村民缺水少水的历史由来已久。10年前,群众的饮水基本靠天,天气干旱的年景,群众的饮水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生产用水更是得不到保障,全乡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农村饮水问题一直是农村群众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生活问题,也成为丰收乡党委、乡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丰收乡加大项目投资,对各村存在的饮水问题逐一进行排查,因地制宜制定解决方案,精准施策。先后在12个村建立饮水安全工程20处,其中包括16处集中式饮水工程和4处除氟净水机设备安装工程。集中式农村饮水工程,引来了自来水,人们终于告别了水桶、扁担,让全乡5035口人、42150头牲畜喝上了“放心水”,除氟净水机设备也大大改善了208户村民水质不达标的饮水条件。

膜下滴灌 念好致富经

近年来,在丰收乡的这片热土,膜下滴灌是最热门的话题。自2012年实施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增粮行动以来,让丰收乡这个昔日的干旱地区成了粮食高产区。

丰收乡水利站长马德存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亩膜下滴灌地块比常规地块增收56%,玉米滴灌平均亩产可达1800-2000斤,比常规种植增产700多斤,每斤玉米按1.2元收购,刨出去设备、电费等常规投入,亩增收500多元,全乡现有膜下滴灌面积约6万亩,每年农民可增收300余万元。

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对十年九春旱、雨养农业的丰收乡来说,无疑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增产的最坚实的堡垒。


玉米地膜下滴灌(王凤娇 摄)

河湖水制 治清河湖水

“十三五”期间,在旗水利局的指导下,丰收乡全面实施河长制,2017年,丰收乡编写了《丰收乡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并建立河长制运行机制,全乡14名乡级河长和12名村级河长上岗履职巡河。

为进一步强化辖区内河道治理保护,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清四乱”、全域无垃圾、拆违治乱等专项治理行动,由乡水利站牵头,联合派出所、综合执法等部门对丰收乡辖区内的3条河道进行集中整治,多年来,累计清理各类垃圾和废弃砂石多达35万方,同时2022年5月起,新增巡河公益岗9名,定期对河道垃圾进行监督与清理。

近年来,丰收乡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夏季多雨时节,河道顺利排洪,确保了辖区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昔日的水清、河畅的愿景终于变为现实。

辉煌成历史,希望在未来。兴水惠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丰收乡将继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水利,以智慧和汗水筑就水利事业的新篇章,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发展成果。

   

(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王凤娇)转载于2022-09-30中国县域经济报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