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古鲁板蒿风情浓(一):如果乡愁有味道

2022/10/7 12:09:53 次浏览

一乡一味一世界,每个人都有一种味觉的记忆叫乡愁。它是绽放在舌尖上的一丝甜蜜,是飘过鼻尖的一缕烟火气息,是我们深植于内心忘不了的味道。放慢脚步,回归田园,走进农家,从一道道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淳朴滋味中,感受来自家乡故土的一抹温情。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追寻记忆中的乡愁味道。


晒鱼干(摄影:郝军)

秋风起,鱼干香。天气晴好,村民将老河鱼刨净鳞,切开头,分开片,放入盐水浸一浸,串起晾晒在绳杆上。一排排晾晒的鱼干成了一道道独特靓丽的风景,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晒好的鱼干将撑起农家饭桌上的鲜味,温暖整个冬日。


猪血肠(摄影:李韦华)

猪血肠,农村最地道、最热烈的压轴硬菜,一直是保持着农家风味的特色名片。将猪骨熬制的高汤与猪血混合放入猪肠内,简单调味煮至熟透,软糯鲜香,嫩滑Q弹,成为饱含着乡情的让无数旅人魂牵梦绕的味道


烀苞米( 摄影:唐亦奇)

烀苞米。将刚从地里掰下来的苞米去掉外面的老皮和苞米须,放入铁锅中蒸煮。锅里热气升腾,开锅满屋飘香,苞米粘软甜糯,配上一份清脆爽口的蘸酱菜,便是餐桌上最家常的美味。


辣椒酱( 摄影:唐亦奇)

小时候的味道,妈妈牌辣椒酱。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份专属的母亲手工制作的辣椒酱,虽然它们搭配佐料不同,制作方法不同,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长大之后不管走到哪里,香气四溢、味道鲜辣的妈妈牌辣椒酱都会带着妈妈的思念和牵挂,伴随在身边。


蒸豆包( 摄影:唐亦奇)

逢年过节,粘豆包是不能缺席的主食,团粘豆包是家庭主妇们必备的手艺,用料是糯性很强的东北大黄米面,活好发酵后,包上红芸豆馅,团成圆球状,上锅蒸熟后,软糯粘牙的粘豆包就做好了。这绽放在舌尖上的一丝甜蜜是游子们丢不掉的乡愁,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勾起人们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


咸菜疙瘩( 摄影:唐亦奇)

咸菜疙瘩,将芥菜洗净放入大缸中,盐水没过腌制,随便在院子的某个角落里一放,盖上一块遮尘的薄木板,从秋季一直到冬季,再到开春,这一缸咸菜就成了全家老小越冬食材的一部分,更是每一户农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饭神器。


打瓜(摄影:唐亦奇)

打瓜,因拳打而食得名,口感清甜富含水分,驽着劲儿用拳头把打瓜打成两半,一口气吞下甜甜的瓜瓤,然后把瓜籽噼里啪啦吐到铝盆里,再将瓜汁一饮而尽,沁人心脾,那味道始终留在记忆里。打瓜子洗净晒干炒熟了后,每当逢年过节,还可以用来招待亲朋好友。


白米饭( 摄影:唐亦奇)

铁锅蒸饭。柴火灶里劈啪作响,铁锅之中蒸汽腾腾,小小的灶间弥漫着煮熟的大米的香味。待到出锅,用碗盛装好后,一口下去,舌尖生津,再喝一口米汤,满口都是家乡米饭甜糯幸福的味道,更是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拨面(摄影:唐亦奇)

制作荞面拨面所用的刀是双把刀,每一刀下去,要连带有一个“外挑”动作,这样做既弹出了面条,也保证荞面不粘刀,下锅煮熟后捞出,然后再搭配上已经做好的各式“卤子”,色香味俱全。热气腾腾的面醇厚清香,吃一口面再吸溜一口汤,简直不要太美!


炒河虾(摄影:曹玉冬)

你还记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吃过家乡开胃下饭的小河虾了?还记得小时候自己去河边捞虾的情景吗?洗净的小河虾放入简单的调味料炒至变色,把切好的辣椒跟小葱倒进去,翻炒翻炒,一道美味的炒河虾就大功告成。酥脆可口,味道鲜美,既下酒又下饭,百吃不厌。


糖葫芦 (摄影:刘新娜)

“糖葫芦,卖糖葫芦啦······”沿街叫卖糖葫芦的吆喝声是专属于童年冬日的情趣,一根竹签将一颗颗山楂紧紧串在一起,红彤彤的糖葫芦,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顿觉寒冷的冬也暖了起来。吃一串酸酸甜甜的糖葫芦,童年的回忆一股脑地倾泻出来,这就是糖葫芦串起的乡愁所在吧。

美味连接了乡情,风俗承载了历史。一方水土一方风味,这些带着浓浓家乡符号的乡土美味,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与发酵,都已幻化为梦里故乡的一部分。无论离家多远,这一种味觉记忆,永远是鱼米之乡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

唐亦奇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2年10月7日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