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敖汉旗萨力巴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做法,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化解互补、多元融合治理”的思路,努力把基层矛盾化解在小在早在源头,在基层矛盾调解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新路子。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
萨力巴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和无职务党员作用,使其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骨干力量。一是为村“两委”成员开列清单,解决矛盾化解方向不清的问题。开列“三项清单”让每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知道在哪些环节容易出现矛盾、出现矛盾该如何化解,并引导村“两委”班子成员按政策和程序办事,减少和杜绝矛盾的发生。二是为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解决矛盾化解资源不足的问题。结合每一名党员自身实际进行岗位设置,每名负责联系15—20户群众。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多网合一”的网格化服务平台,无职务党员的主动作为让“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成为现实。三是发挥议事会作用,解决矛盾化解机制不畅问题。由无职务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组长组成村民议事会,构建了“党组织+议事会+党员+农户”的矛盾化解治理机制。
推进多元化解互补
萨力巴乡党委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在矛盾化解中的核心和堡垒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加强政策宣讲,从舆论上营造氛围。扎实开展教育引导群众依纪依法客观真实反映问题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规范群众的信访举报行为,自觉维护信访秩序。二是推行“三务”公开,从源头上加强预防。萨力巴乡着力在“三务”公开制度、内容、形式、程序落实的监督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切实保障群众对“三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开展“大走访”,主动化解基层矛盾。自2018年7月份开始,乡党委以群众立场、群众心声、群众利益为出发点,采取逐村逐户走访的方式,先后开展了9批次“大走访”活动,推动矛盾大化解、工作大推进。9批次“大走访”共解决政策咨询类问题4165个,化解邻里家庭矛盾93件,解决群众诉求1649件,解决涉及信访问题16件。
探索多元治理融合
多元治理融合是化解基层矛盾的强大动力。实践充分证明,由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由行政管理为主的单一手段走向行政、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是化解基层矛盾的不二法门。让自治思想扎根内心。引导村民自主议事、管事、监事,要相信群众有能力把自己的事办好。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明确了“什么不可为”,规定了“违反后怎么办”,树立了“有约就要守,有法就要依”的社会风尚。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扎实推进“1155工程”,全力推进每名司法行政干部结对1个村,开展5项法律志愿服务,服务5次以上,连续服务5年,期间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1名法治带头人、讲好1堂法治课、化解1件以上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帮建1个公共法律服务室。截至目前,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6起,成功预防纠纷6起,人民调解员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0起。让道德观念根植民心。通过设立“红黑榜”、评选美丽庭院、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积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正面激励和反向打击逐步营造人人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经过不断努力,萨力巴乡“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大走访”活动被自治区信访局誉为“枫桥经验”在内蒙古的再实践。2020年,8个行政村全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萨力巴村晋升为自治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为被评为2020年度“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2020年萨力巴乡被农业农村部等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基层治理示范乡镇”。2021年,萨力巴乡萨力巴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乡社会呈现出“一降三增”良好局面。
蔡文利 杨晓天
敖汉旗萨力巴乡
202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