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萨力巴乡老牛槽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牌,恰逢文明团结超市每月一次积分兑换物品,排队兑换的人群中不时探讨着“这次你能兑换多少?”“我上个月兑换一个蒸锅”“我这个月积分少,兑换点洗衣服吧!”
如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扎根,如何发展真正惠民利民志愿服务?敖汉旗萨力巴乡党委结合本乡实际,以阵地资源整合、丰富志愿队伍、打造品牌活动为切入口,形成系统全面、富有特色的工作格局,让文明实践之花在萨力巴乡竞相绽放。
老牛槽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摄影:王凤虎)
“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打造阵地综合化
走进萨力巴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牌匾醒目矗立在办公楼前;便民服务大厅内“我帮你志愿服务点”服务项目清晰明了、志愿物资摆放有序;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志愿者正在进行一场纠纷调解;文明实践办公室也是议事决策中心,一张志愿服务网格图实现设岗定人到每家每户;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可实现理论宣讲、科普培训等多功能统一。
以“办公功能最优化、服务群众最大化”为原则,萨力巴乡依托各村现有办公用房,统筹文明实践、工作需要和群众实际需求,对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草原书屋、三治融合办公室等部门条块管理的阵地重新设置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建设8个“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综合体。实现让群众在综合体既能活动又能办事,实现“文明实践有场所、志愿服务处处在”的综合阵地格局。
“1+8+N”形成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化
“新时代讲习团”以志愿理论宣讲为主,“‘1155’志愿服务队”是结合“1155”工程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的志愿服务队,“乡土专家志愿服务队”正好契合设施农业、肉牛养殖、谷子林果种植等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道德评议志愿服务队”把文明实践与“三治融合”有机结合,推动文明乡风更进一步......
以1所8站构建“1+8+N”志愿服务体系,建立1支志愿服务总队、8支志愿服务分队和一站一品、一站多品的志愿服务小队48支。统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3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3600余小时;持续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帮办群众急难需盼问题310件,切实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文明实践效能。
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摄影:王凤虎)
“一网+一团+一中心+一超市”实现活动载体品牌化
“人在网中走,志愿格里行”,萨力巴乡结合基层网格化治理完善志愿服务网格:对全乡893名由党员、热心村民组成的志愿者从致富帮带、政策宣传、优良家风、村务监督、治安调解、环境整治等六大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坚持“就近分散、一人一岗”的原则完成“设岗定责”,确保志愿服务覆盖大街小巷、家家户户。
美丽庭院模范典型表彰(摄影:王凤虎)
以德治润民为目的,组织各村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士等成立“道德评判团”志愿服务小队8支,围绕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乡风文明、破除陈规陋习的意识,全面评判选树孝老爱亲、致富模范、美丽庭院等方面的模范典型400余户。设立“红灰黑榜单”,正面典型列入“红榜”,需要及时改正的列入“灰榜”,负面典型列入“黑榜”,有效地为村民提供了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
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志愿服务调解(摄影:王凤虎)
服务百姓“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为目标的萨力巴村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组建志愿服务小队,全面整合乡纪检、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综治、村级评议委员会等调解资源,建立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全方位联动的调解机制,确保“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网式跟踪、一揽子处理、限时办结”,真正实现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达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调解中心志愿服务开展以来,累计调节各类矛盾纠纷33件,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老牛槽沟村文明团结超市(来源:老牛槽沟村)
老牛槽沟村以“志愿+信用”打造“文明团结积分超市”,按照“勤劳致富、孝老敬亲、移风易俗、环境治理、遵纪守法、支持村务工作”等方面细化赋分标准,群众按所得积分数到“文明团结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发放积分兑换金额1880元。通过将文明信用积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正向激励,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意识和荣誉感,更好传播文明新风尚。
王凤虎 杨晓天
敖汉旗萨力巴乡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