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古鲁板蒿镇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全面实施敖汉旗委旗政府确立的小米、肉牛、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启动实施“十个万”产业富民工程,即小米、肉牛、设施农业和特色黑猪、甜菜、中药材、露地蔬菜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村一品”3+N”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做强优势产业
东哈拉勿苏村肉牛养殖大户刘杰正在给牛喂草料,他家共有西门塔尔牛60余头,其中基础母牛17头,育肥牛31头。刘杰说:“我养牛有10多年了,近几年通过政策扶持,逐渐形成规模了,基础母牛平均一年能产一个牛犊,育肥牛直接卖给敖汉旗中敖公司,一年平均收入近30万元,在我们村像我一样的养牛户多着呢!”
刘杰正在牛舍喂牛(摄影:白茹梦)
古鲁板蒿镇东哈拉勿苏村是肉牛养殖专业村,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肉牛养殖户189户,其中5头牛以上的181户、10头牛以上的135户、20头以上的30户,村里常住人口1120人,全村肉牛存栏2816头,达到了人均2头牛的标准,平均全村一年养殖纯收入1500万元。
做实粮食产业
古鲁板蒿镇孤山子村大学生景小磊2016年返乡创业,2018年建成野山坡家庭农场,2019年申请注册了“敖苇一品”品牌小米商标。景小磊说:“我们家庭农场日加工小米30吨,真空包装平均一天2吨左右,加工完的小米经过线上网站、抖音APP 4G直播以7元包邮的价格进行售卖,线下销往山东、大连、天津等地。”
野山坡家庭农场负责人景小磊与“敖苇一品”小米(摄影:曹玉冬)
近年来,孤山子村立足土地、土壤、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优质谷子种植,每年种植谷子达1.2万亩左右,年产谷子720万斤左右;预计到2023年,通过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达到全村谷子耕地治理全覆盖;到2025年,计划建成3万亩优质谷子种植基地,谷子年总产量达到2千万斤。孤山子村现有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家,从种养业向农业产前和产后环节全面拓展,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初步形成了集谷子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孤山子村将进一步在谷子增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小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力推进谷子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扶持特色产业
敖汉旗晓东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古鲁板蒿镇新兴村,农场自主培育绿色有机“蒙豚”黑猪养殖产品2018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农场负责人胡子龙介绍说:“202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场引入了有机产品加工项目,现在正建设深加工厂房,投入使用后,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生产的黑猪经过深加工,线上通过微信和京东APP进行售卖,线下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签订代加工处理订单。”据了解,目前晓东家庭农场共建2个养殖基地,现黑猪存栏5000余头,年出栏2200余头,年产值1500余万元,净利润达500万元。2022年农场计划养殖黑猪1万头。
晓东家庭农场“蒙豚”特色黑猪养殖基地(摄影:曹玉冬)
近几年,新兴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拓思路,细谋划,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新兴村通过“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的养殖模式,一个养殖周期带动40户村民增收20余万元,每年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40余人,年支付工资120余万元。有机产品加工项目落成达产后,每年可分割和深加工有机黑猪2万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年获纯利润400万元,可带动周边200人就业。“蒙豚”有机黑猪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品牌效益凸显,生猪产业后劲十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产业富一方人。产业兴旺,农民日子甜,“一村一品”不但美了乡村,也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下一步,古鲁板蒿镇将着力培育发展“一村一品”工程,以产业“遍地开花”助推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白茹梦 杨晓天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