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古鲁板蒿镇:党建育人才 聚力促振兴

2022/5/14 18:35:15 次浏览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领,深耕人才工作提质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创新动力源,为乡村振兴引入源头活水

以党建引领摸清人才底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人才工作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全镇12个村党支部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全面摸排在外优秀人才基本情况,建立古鲁板蒿镇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截至目前,信息库已录入各类人才信息82人,其中行政单位32人,高等院校6人,科研机构2人,企事业单位42人。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村两委培训力度,组织村干部赴外乡镇考察学习,增强村干部干事创业本领,注重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每个村重点把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目前,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3人。

古鲁板蒿镇党委带领各党支部到兄弟乡镇党群服务中心考察学习(摄影:李玉莹)

以党建引领优化人才环境,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古鲁板蒿镇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厚植发展沃土,建立人才培养常态化机制,定期举办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交流座谈会,通过邀请行业优秀人才进行经验分享交流的模式,加强人才交流和培养,提升人才专业水平,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培育社会服务型人才3人、技能服务型人才5人、经营型人才5人及生产型人才61人。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对有意回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养殖大户等群体提供政策扶持,通过资金支持、关怀慰问、荣誉激励、培育扶持等措施留下人才,着力打造稳定有序、务实高效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目前,全镇培育扶持优秀人才返乡创业30余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60余家。


古鲁板蒿镇万头特色黑猪养殖基地(摄影:谢云雷

以党建引领加强引才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抓好政策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全面宣传古鲁板蒿镇投资政策、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资兴业。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多次到外地进行招商考察,慰问在外创业的优秀人才,积极提供招商引资政策支持。2021年古鲁板蒿镇共完成旗级招商引资项目2个,包括敖汉旗晓东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产品加工项目、敖汉旗智慧农业蔬菜种植基地及净菜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60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纵向产业链条。

古鲁板蒿镇万亩人工牧草种植基地(摄影:顾建华)

党建培育人才,壮大了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张凤臣,东哈拉勿苏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多年来,他大力推广黄牛改良工作。东哈拉勿苏村是肉牛养殖大村,张凤臣作为有着29年实践经验的冷配员,见证了黄牛冷配技术从摸索到成熟的全部历程。“以前养的牛品质差,后来通过品种技术改良,效益也得到了提高。改良后的牛经过4个月左右的喂养即可出栏,每头改良后的牛可卖到12000元左右,直接为养殖户增加纯收入3000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由当初的7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190余户。“今后,我将继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向其他养殖户传授肉牛养殖方法、防疫技术,带动群众科学养殖,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张凤臣与改良后的肉牛(图片来源:东哈拉勿苏村党支部)

梁国强,内蒙古八千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敖汉旗隆丰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2019年,梁国强带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冷棚种植网纹蜜瓜,年收益60余万元,为发展本村经济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的同时,带动周边劳动力200余人就业。2021年,创建“小米人才基地”,创立“八千粟”小米品牌,产品直接销往深圳、浙江和北京等市场。作为党支部书记,积极带领党支部成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积极协调解决设施农业用水用电问题和旱地改水地生产用水问题,受益群众73户,帮助群众增收200万元左右。2021年12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团队与隆丰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培育单位合作实施的新品种“华西牛”培育成功。隆丰家庭农场现存栏华西牛200头,已带动周边10余户养殖华西牛,每头华西牛犊要比其他品种多卖1000-2000元左右。下一步公司将与周边的养殖农场和养殖户进行“华西牛”扩繁合作,对现有存栏肉牛进行改良,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致富。

敖汉旗隆丰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华西牛(摄影:白茹梦)

古鲁板蒿镇积极培育“土专家”“田秀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李玉雷 唐亦奇 杨晓天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2年5月14日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