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古鲁板蒿镇:民族团结享幸福

2022/5/10 20:27:39 次浏览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在5月这个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中,认真按照上级“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镇团委书记李玉莹带领团员青年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民族政策宣传。

走进满族妇女荣艳光家,院子里停满了各种车辆,电动车、四轮车、铲车、小轿车等。荣艳光说:“我十六年前的2006年嫁到康家营子村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种地需要用牛拉犁杖,村里也没有水泥路,吃的都是井水,那个时候吃了不少的苦。”


康家营子村民荣艳光(摄影:白茹梦)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十年。年,随着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和惠农政策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提高。“如今家庭生活好了,种地都用机械,家里有铲车、四轮车,省了很多人力,村里有了通组路,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以前的院墙也从木头杖子变成了砖砌墙。我家现在种植80亩地,养了50多只羊,两个女儿都在读书,生活越过越有盼头了!” 荣艳光说16年的时间,她见证了一个小乡村的大巨变。

今年37岁的荣艳光为人质朴、待人亲和、孝老爱亲,还是村里出了名勤劳致富的典型,受到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2021年荣艳光当选为古鲁板蒿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我每天就是照顾公公婆婆、做饭、做农活,如果街坊四邻有困难,我也会多帮帮忙。村民选我当人大代表,是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代表,我会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到群众中去。” 荣艳光腼腆地说,脸上露出了农家人特有的朴实。


荣艳光家的羊(摄影:曹玉冬)

李家营子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永兴,妻子张艳红是蒙古族,两人互敬互爱,治家致富,家庭事业双丰收。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结婚,小女儿还在读书。赵永兴1995年任村委会会计,1997年入党,2016年至今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结婚近30年时间,赵永兴夫妇通过努力奋斗,日子越过越红火,同时他们也见证了村里的时代变迁。


赵永兴与妻子张艳红(摄影:白茹梦)

李家营子村是肉牛养殖大村,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在搞养殖走进赵永兴家,他正在牛圈里给牛添草赵永兴说:“我家养了20多头基础母牛,每年种30亩玉米,基本够牛一年的草料了,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养牛,成本小多了


赵永兴在牛舍(摄影:曹玉冬)

十年前,李家营子村有的养殖户由于交通不便,距离敖汉旗政府所在地路途较远,肉牛销售困难,热心肠的张艳红看到了他们的困扰,于是利用精通蒙汉双语的优势,联系到通辽市和敖润苏莫苏木的养殖大户进村收购牛羊,为他们解决了销售难的困扰,如今张艳红成了村里的肉牛销售“中介”。张艳红说:“以前,家里没有手机的时候,我都是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跑,帮他们联系买家,如今家里条件好了,我现在每天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快手等渠道联系。”赵永兴和张艳红夫妇是一对热心肠的人,他们平时摸索积累出了许多养殖经验,特别是对牛的一些常见病能及时有效进行防治,他们将这些养殖经验向邻里乡亲们传授。“乡亲们养牛赚了钱,我也能替他们开心!”赵永兴欣慰地说。

李家营子村先后被评为“敖汉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赤峰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19年赵永兴一家被敖汉旗妇女联合会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最美家庭”。


“最美家庭”。(摄影:曹玉冬)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强起来蝶变的十年,也是各族人民群众沐浴党恩、耕耘幸福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古鲁板蒿镇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辛勤耕耘的田野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家庭他们是团结的表率致富的表率。他们是劳动者,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他们也是见证者,通过身边的点滴见证了乡村的美丽蝶变。在古鲁板蒿镇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少数民族家庭,他们让民族团结的花朵绽放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谱写了“民族互助一家亲、携手同心奔小康”的绚丽华章。

白茹梦 曹玉冬 杨晓天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2年5月10日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