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萨力巴乡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通过开展“组织联建、生态联治、产业联合、设施联通、治理联结”的五联合方式,推动各领域凝心聚力谋发展,整体提升促振兴。
组织联建,发挥“党建引领”
萨力巴乡重视组织联建共建,通过以党建促外联的横向模式和党建促内联的纵向模式,形成组织互联、资源互通、功能互补的大党建格局。在促外联方面,萨力巴乡先后成立萨力巴乡设施农业联合党支部、院地共建联合党委等党组织,在联合党支部的引领下,落实赤峰学院博士工作站1处,为设施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整合各类资金2300万元,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在促内联方面,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形成以村党总支书记为一级网格长、村两委人员为二级网格长、村民组长为三级网格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网格员的三级网格体系,形成“一格抓一格,事事能到户”进一步保障各项工作目标落实、落地。群众遇到问题,第一时间知情、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帮办、第一时间解难,为民服务进一步提速。
院地共建联合党委成立的博士工作站(王凤虎 摄)
生态联治,厚植“绿色底板”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萨力巴乡以生态修复为手段、以增绿增收为目的,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在全力推进以“三十二连山”为中心的连片生态修复工程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果兴农、以旅促果”,栽植新苹红苹果、龙丰苹果、鸡心果、沙果等6个品种林果3400亩,实现产值900万元。打造以“三十二连山”生态建设和万亩梯田、林果农场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市场为导向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优良的山水田园,百花争艳的多彩花园,欢乐畅享的醉美游园,群众安居乐业的祥福家园,实现生态和效益双丰收。
三十二连山景色宜人 (王凤虎 摄)
产业联合,实现“集团作战”
整合资源、开发互补、统筹用地、重构产业,形成以农业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旅产业为抓手、研学产业为配套,四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相容并生的整体产业布局。以萨力巴村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老牛槽沟村传统谷子种植业为依托,打造乡村景观、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产业、乡村娱乐、乡村联动的发展新业态;以“设施农业、小米、肉牛”三大主导产业为依托,实现产业的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职业化、市场化;以乡愁、乡情、乡望为主题,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剪纸、杂耍、书画、戏曲等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以“富裕党员、合作社、公司等+农户”方式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格局。
设施农业三期鸟瞰图 (王凤虎 摄)
设施联通,促进“邻里共享”
以公益性建设为主,立足八村联动路线,布置功能完善、综合便利的路网系统,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街巷硬化188.16公里、通村路70.02公里、通组路55.08公里,路肩硬化、路面维修9920平方米。打破村组界线,根据人口分布建设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大舞台共54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家,垃圾中转站5处、垃圾填埋点1处、垃圾焚烧点1处。有效串联域内资源点,推进域内公共设施集约配置。
萨力巴村广场鸟瞰图 (王凤虎 摄)
治理联结,做到“全面提升”
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主线,以“六治三理”(“六治”:治建房、治租房、治河道、治田林、治村宅、治秩序;“三理”理群众需求、理村级“三资、理人员配置)工作法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智慧建设、数字建设。打造全旗首家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以“让老百姓最多跑一地”、“一站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为宗旨,实现矛盾纠纷“受、访、调、导、援、评、督”全链条闭环管理。达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实施“雪亮工程”延伸农村项目,以萨力巴村为试点,逐步拓展信息平台功能,涵盖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雪亮工程、民生服务等信息,形成八村信息平台联网、综治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
萨力巴村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 (王凤虎 摄)
蔡文利 杨晓天
敖汉旗萨力巴乡
2022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