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古鲁板蒿镇“十个万”富民工程成效显著

2021/12/31 14:32:13 次浏览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2021年启动实施“十个万”产业富民工程,大力发展肉牛、小米、设施农业主导产业和牧草、甜菜、中药材、露地蔬菜等特色产业,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

万头肉牛养殖--推动肉牛产业增效

古鲁板蒿镇在旗委、旗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举全镇之力发展肉牛产业。通过“合作社+养殖户”的养殖模式,以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为重点,“培育大户、建设小区”为抓手,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引导小规模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发展专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逐步实现人畜分离,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丘沙牧野农牧有限公司,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在订单养殖、代管服务、技术提供、投母还犊、草料供应、带动用工等方面进一步紧固与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目前,全镇建设肉牛户外养殖小区4处、肉牛养殖场3处、肉牛专业村4个。肉牛存栏2.75万头,年出栏肉牛1.5万头。现有防疫员19名,共开展肉牛养殖培训班12期,受益1000余人次。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镇肉牛存栏达到8万头以上,实现人均2头牛的目标,推动肉牛产业增量增效。

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摄影:张胤)

万亩谷子种植--集中连片持续增收

按照旗委、旗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古鲁板蒿镇大力发展优质谷子种植,采取膜下滴灌、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措施,种植的谷子比传统种植增产15%以上,亩增收150至200公斤左右。据西湾子村农户介绍,他家的谷子平均亩产350至40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5元计算,每亩谷子纯收入800元左右。2021年古鲁板蒿镇谷子播种面积达到6万余亩,共创建了7个千亩集中连片谷子种植示范田,年产谷子22000余吨,产值达1.1亿元。

谷子丰收(摄影:郝军)

万亩设施农业--党建引领稳步推进

依托旗委、旗政府,旗农牧局大力支持,通过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管理模式,即党员带头种植、合作社联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镇共建设设施农业冷棚2000亩,蜜瓜亩产在2500—3200公斤,以每公斤6.4元的价格销往全国各大果品超市,年总产值540万元,纯利润320万元。

在蜜瓜收成部分后,东他拉村抢抓机遇,采取高技术轮翻种植的方式,在60个设施冷棚全部移栽秋黄白菜,每个棚净出统货3000公斤,产值可达3600元。每个棚移栽秋黄白菜约投资1100元,纯利润约2500元。

设施农业产业园还促进了周边劳动力增收,园区平时日用工在60人左右,高峰期日用工可达160人,蜜瓜半年周期下来,为周边劳动力支付工资约2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有效促进了产业增效、品牌增值、农民增收,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精气神也“富”起来了。

东他拉村设施农业冷棚(摄影:郭振生)

万亩人工牧草种植--种养结合草畜互促

古鲁板蒿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津垦牧业有限公司,现在牧草产业园区已种植牧草2.3万亩,其中紫花苜蓿1.5万亩、有机燕麦草8000亩。建设蓄水池42500立方米,配套贮草棚7000平方米,管理设施用房500平方米,是一片林草融合的生态产业园。基地全年收获牧草三茬,采用现代化的收割机收割,一天收割1000亩,现场晾晒,三天后打捆。价格每吨2600元左右,销往全国各地。公司还大力开发新产品,已经研发食用苜蓿草嫩芽,意向进入北京等大型超市,或成为都市居民餐桌上的新宠。

万亩人工牧草种植基地(摄影:胡平)

万亩露地蔬菜种植--调整结构提质增效

万亩露地蔬菜种植主要包括土豆、胡萝卜、钢葱等特色蔬菜种植。在旗委、旗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智慧农业”,大力推进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加快科技创新、技术示范和成果转化,以数字化赋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务实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镇今年共种植土豆7500余亩,亩产3-4吨,每吨价格900-1200元,种植户年总收入约2250万元,种植户能获得纯利润近800万元。种植胡萝卜3000余亩,平均亩产7000公斤,总产值可达2310万元,按市场价格每公斤1.1元计算,每亩胡萝卜纯收入达3000余元。村里种植户纯收入可达60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120多名农民就业。在古鲁板蒿村种植钢葱500亩,亩产量达15000--18000斤,按市场价格0.8元/斤计算,每亩地纯收入6000元左右。

胡萝卜种植基地(摄影:李国志)

万亩甜菜种植--创新模式保障收益

按照“家庭农场+公司+种植基地+农户”的模式,由种植户与制糖企业签订订单合同,一条龙式的“种产销”产业链让甜菜销售价格有了保障,确保了甜菜增产又增收。企业为农户提供甜菜种植全程的技术指导服务,按合同价格实行保底收购,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农户收益,让甜菜种植实现了“旱涝保收”。2021年,全镇共种植甜菜1.1万亩,每亩甜菜纯收入在800--1200元左右。按照最低保护价每吨560元计算,年总收入可达2464余万元。

甜菜种植基地(摄影:李玉雷)

万亩水稻种植--品种培优促进增收

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突出抓好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推广种植优质品种,同时加强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和引导群众做好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工作。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11100亩,稻总产量可超过715万公斤。其中,李家营子村4000亩、东哈拉勿苏村3500亩、康家营子3300亩、周家地村300亩。如今水稻种植已成为古鲁板蒿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为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稻种植基地(摄影:董建龄)

万头特色黑猪养殖--拓展思路规模经营

镇党委、政府拓思路,细谋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的养殖模式,使“蒙豚”特色黑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蒙豚”黑猪出栏周期为10-13个月,年出栏2200余头,重量约为300斤,生猪价格20余元/斤,是白条猪价格的3倍,年产值1500余万元,净利润达500万元。农场黑猪存栏5000余头,总用工40余人,年支付工资120余万元。

特色黑猪养殖基地(摄影:韩国恩)

万亩菊苣种植--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推广菊苣种植,从技术及项目资金等多方面支持种植户发展菊苣产业,改善了以往农户种植玉米等大田作物收入低,秸秆难以处理等问题。2021年古鲁板蒿镇共种植菊苣2800亩,每亩产量达2至3吨,通过订单收购,菊苣价格每吨为1000元,同时可带动120余人就业。菊苣种植不仅增加了收入,也促进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菊苣种植基地(摄影:李忠泽)

万只基础母羊繁育--依托资源大力发展

古鲁板蒿镇依托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大力发展肉羊养殖,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养羊户1460户,其中肉羊存栏100只以上的养殖户达230户,年出栏肉羊14万只。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修建了东他拉村户外养殖小区1处,建设标准化羊舍3000平方米、储草棚1500平方米,不断提高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同时,加大对村民的技术培训,2021年全镇举办草食家畜养殖技术培训5班次,培训400余人次,提高了村民的养殖技术水平。通过发展肉羊养殖,农牧民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了有效衔接,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在古鲁板蒿镇实现了“良好起步”。

肉羊养殖小区(摄影:高春丽)

“十个万”工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幸福的古鲁板蒿增添了动力。

李玉雷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1年12月31日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