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古鲁板蒿镇“十个万”富民工程之六:万头肉牛

2021/11/21 9:41:55 次浏览

这两天出栏4头牛,卖了11万多,比种地一年挣得钱还多,24亩种植玉米水稻,一年也收入2万块钱,种地、养牛两不误,日子越过越红火!敖汉旗古鲁板蒿镇李家营子村村民耿逍刚对乡亲们说。

“十四五”开局之年,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旗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启动实施了“十个万产业富民工程”,其中,肉牛产业作为其中之一的突破点,引领百姓走上乡村振兴致富路。截目前,全镇肉牛存栏2.75万头,年出栏肉牛1.5万头,肉牛养殖户1143户,其中5头以上养殖户899户,20-49头养殖户203户,50-99头养殖大户41户,100头以上养殖大户14户。

 

“小规模、大群体”,这是古鲁板蒿镇发展肉牛产业的定位,结合本镇自然资源优势,将肉牛养殖产业作为促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引领,建设小区培育大户,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走进古鲁板蒿镇李家营子村养牛户耿逍刚家中,耿逍刚正在给牛饮水,一头头毛色鲜亮,膘肥体壮。家养殖的牛由过去的普通品种、本地品种到今天全部改良为西门塔尔,由最初的5头牛发展到现在常年存栏数不低于65头,是镇吃到牛产业“甜头”的第一批养殖户,见证了全镇牛产业从品种到技术、从质量到效益质的飞跃过程。

 

“2017年,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养牛技术,其他养殖也都在30头以上,每头牛纯利润保守说也4500元-5500元,看我们挣钱了,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也跟着一起开始养牛了。我们对养牛充满信心!”耿逍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培育大户、建设小区”古鲁板蒿镇通过“合作社+养殖户”的养殖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养牛户成本、化解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不断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养牛的队伍中,从小规模养殖开始做起,壮大养殖队伍,使养殖户获得更高、更稳定的经营效益。在此良好的养殖基础之上,拓宽发展思路,以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为重点,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发展专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形成集群效应,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今年,共建设肉牛专业村4个,在建的7个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已完成3处。

 

“龙头带动、农户受益”。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狠抓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丘沙牧野农牧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1年6月13日在东哈拉勿苏村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举行揭牌仪式,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300万元,建设完成养殖区棚圈21栋、3.3万平方米。目前,养殖区现存栏育肥牛1000余头,待圈舍全部利用后,可存栏肉牛或基础母牛5000头;二期工程计划建设屠宰厂、冷库等;三期计划建设年产6万吨饲料的饲料加工厂。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加快产业育、繁、养、宰、销一体化发展,延伸肉牛产业链条。古鲁板蒿镇将紧紧围绕“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的关键环节,借助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提升肉牛养殖质量和效益,推动肉牛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在订单养殖、代管服务、技术提供、投母还犊、草料供应、带动用工等方面进一步紧固与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东哈拉勿苏村目前全村年存栏2760头,基础母牛1400多头,村里两千多口人仅养牛一项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七千多元

白家店村着力打造党支部领导、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共同致富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截至目前,全村基础母牛存栏2000头,现有300头以上养牛场1个,80头以上养牛场3个,50头以上养殖户4户,20至50头养殖户13户。建设户外养殖区一处,完工后进驻基础母牛1100头,年出栏800头,养殖户年盈利达到400万元以上。

古鲁板蒿镇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全镇肉牛存栏达到8万头以上,实现人均2头牛的目标,带领群众过上致富增收的“牛日子”,走出规模发展的“牛路子”,高标准打造“肉牛养殖特色产业小镇,在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道路上奋楫扬帆。

邹心蕊 杨晓天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1-11-19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