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动态

“冒铰”剪出绚丽图

2024/10/14 18:05:51 次浏览

——记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成果展示赤峰剪纸展品

 

“技能赤峰”,克绍箕裘。

于今年8月在包头市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成果交流展示区赤峰展区,赤峰剪纸非遗传承人伍永娟每天都是应接不暇,她向参观人员介绍剪纸,现场裁剪,忙的不亦乐乎,她说:“我的剪纸都是即兴创作,集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与时代主题相结合,采用‘冒铰’技法一气呵成,作品紧扣时代主题,生活气息浓厚,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她的推介为“技能赤峰”“绝活”增添了亮点

伍永娟,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 ,赤峰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她用专业术语解释说,所谓的“冒铰”就是脱稿剪纸,是一种不用事先描画,拿起剪刀信手拈来的剪纸技法,也是基本失传的剪纸绝技,用冒铰技法创作的剪纸,造型拙笨中透着灵巧,风格质朴,乡土气息浓郁,深受艺术大家民俗学者的推崇。随时随地的表达各类题材的即兴表演,是剪纸绝技的重要特点。

剪纸在我国古诗文中多有记载,唐代崔道融有过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字”,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李商隐在其《人曰》诗中则有这样的句子:“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而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则记述道:“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由此可见,剪纸艺术在我国由来久矣。


伍永娟,1981年3月出生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永隆村,童年起就坐在炕头上看着母亲剪鞋样儿、剪花样儿。在她的记忆中,村里的女人们都是剪纸高手,这甚至成为评判一个媳妇是否心灵手巧能干的重要标准之一。每逢农闲时,她们会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各自施展绝活,多雨的季节铰个“扫天婆儿”挂上,春节的时候剪个“喜”字大窗花贴上,随着剪刀转动、纸屑纷飞,一个个充满着灵气的美丽图案便在那一双双粗糙的巧手里诞生了。村里的女人们都是直接铰,伍永娟就跟着学,那就是她剪纸的启蒙。长大以后,伍永娟才知道这种脱稿剪纸是最传统的技法之一,“冒铰”就是冒蒙的铰。

2005年,伍永娟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在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与民间剪纸艺术有关的书籍,有幸得到了民间艺术大师的指导深受启发。大学毕业后,伍永娟回到了家乡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第二年,创办自己的剪纸美术学校,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起剪纸画的初衷诲人不倦。如今,伍永娟的这所美术学校已经很有名气了,学生达两百多名。

伍永娟闲余时间更是行走于乡村山川,寻访民间传统剪纸艺人。在她的眼里,这些老艺人的剪纸作品虽然形式简单,题材单一,但却都有独到之处。有的老艺人被伍永娟的诚心和恒心所感动,一起切磋技艺,并将他们珍藏的作品赠送予她。通过这些大量接地气的调查走访,伍永娟得到的不仅是技艺的提高,还多了一份责任,她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伍永娟剪纸作品摒弃了设计味道,将剪纸的质拙在无意识间体现出来,并且逐渐放大,使剪纸更接近生活!从此,自幼酷爱剪纸的伍永娟历经20余载的苦练,练就了“冒铰”这一传统剪纸绝技。

2016年,伍永娟参加了在山东举办的中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她的剪纸作品《草原上的生命树》力压群雄,获得“金剪子”最高奖。伍永娟曾多次参加自治区、赤峰市和国家级比赛,夺下多项荣誉,成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剪纸创研员,美术教师;作品入围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荣获第三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作品并作为文化部礼品赠送外国友人,被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永久性收藏。尤其是她创作的作品《振兴新乡村·共筑中国梦》入围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荣获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萨日纳》奖。获奖作品说明介绍道:剪纸作品《振兴新乡村·共筑中国梦》的创作,有感于“乡村振兴战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线,涵盖生态文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借以表达看的见山,望的见水,留的住乡愁的美好期望。

伍永娟积极践行“技能赤峰”行动,2024年7月通过了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选拔考核,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成果交流展示产品,在技能老师的指导下,剪纸展品以突出蒙古族文化为主,展示红山文化的农耕文明印记等等,声名鹊起。

剪纸讲究“千剪不断,万剪相连”,一个作品即便剪裁几十几百道工序,每一个线条的笔画都是相互连接的,意味着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经过“技能赤峰”的锤炼,一双巧手一张纸,一片丹心一份情的意境日臻成熟,伍永娟决心让剪纸艺术在“技能赤峰”赓续创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美图。

文案:杨晓天

2024年10月14日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