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走进塞外北疆的敖汉旗萨力巴乡设施农业产业园,棚外草木枯黄,棚内春意盎然,各类果蔬即将上市,工人们正在细心架秧侍果,处处呈现出农事繁忙景象。
在王海江种植的香瓜棚内,个大形圆、颜色翠绿的香瓜坠满瓜秧,预计十五天后上市,工人正在喷防虫剂。“此时的香瓜已经有了甜度,为了防治香瓜生虫,要在秧叶上喷洒防虫剂,这茬种植的绿宝香瓜,亩产在7000斤左右,下一茬种豆角,秋天还能种一茬彩椒,一年下来每个棚纯收入在两万五千元以上,效益非常可观。”种植户王海江高兴的说。
在永芳家庭农场的樱桃大棚内,工人正在为樱桃花人工授粉。农场主王春永介绍:“这几天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人工授粉,平时要看好棚内温度,温度不能过高,一般要控制在20度到22度,另外就是给果树松土、浇水,利于根系生长,可以提高坐果率,棚内温度的管理,主要靠智能温控机进行湿度和温度的调控,地面部分的水肥管理,主要靠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我种了55栋大棚樱桃,大概4月中旬上市,年收入在80万元左右”。
在豆角大棚内,种植户霍立纲正在为豆角秧挂蔓。“我今年种了8个棚蔬菜,采取白菜套种豆角的模式,豆角比白菜晚种一段时间,白菜上市销售以后,豆角秧刚好挂蔓,这种种植模式能更高效利用土地,而且这个季节的白菜、豆角价格更高,这种套种模式比单一种植每个棚多收益至少3000元。”霍立纲边干活边介绍。
在西红柿大棚内,工人们正在熟练的打杈、绕秧。再过20天,西红柿也可以大量上市了。据了解,西红柿种植已经成为萨力巴乡设施农业园区主打品牌,园区年均种植西红柿1000亩,一年两茬,年产西红柿1500万公斤,当地自行培育的西红柿硬度高、口感好、品质稳定,深受客商青睐,远销京津沪等地。
近年来,萨力巴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更新技术支撑、配套服务平台、完善市场化运营,发展设施农业温室大棚2407栋,年产果蔬7500万公斤,年产值达2.5亿元。依托调整种植岔口、丰富种植品种、探索套种模式,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
王凤虎
敖汉旗萨力巴乡
202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