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五谷飘香。敖汉旗古鲁板蒿镇29万亩果实累累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事“钟点工”忙碌收获的身影,他们在人社就业部门指导下将田间建成“零工市场”,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保持联系,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既鼓起了自家的“钱袋子”,也解决了种植大户农忙时节人手紧缺的燃眉之急,成为秋收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哪里有农活、哪里缺人,就上哪干活,割谷子的工钱是每天200元左右,装玉米棒的工钱每天能到500元左右呢,这都是当天结算,而且做‘钟点工’方便灵活,随时可以来,有事也可以随时走,活也轻松都在附近,还不会耽误自己家里的农活!”白家店村村民王海娟如是说。
和王海娟一样,村里十几名“钟点工”在念好自家“产业经”的同时,也根据农事需求吃着家门口的“劳务饭”,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土地流转越来越多,农村“用工难、雇工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贯彻落实人社就业部门的有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建设农村“零工市场”,鼓励和支持“农闲经济”“门口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推进土地细碎化整理,采取规模种植、集约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在优化种植结构上念好“产业经”,在提高土地综合收益的同时,鼓励农民就近务工,让一批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每到农忙时节,那些留守在家的群众忙完自家农活后,便就近当起了“钟点工”,随时帮助种植大户搞好农业生产,满足用工所需。
田间建起“零工市场”,随叫随到、工资适中的农事“钟点工”便成了种植大户的“香饽饽”,这些“钟点工”灵活机动,不但有效缓解了农忙时节“用工荒”,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一年四季全镇约3500名农民奋战在田间“零工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农民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双赢。
刘新娜
2023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