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创新“党建+”机制,发挥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肉牛、小米、设施农业为主导,肉羊、黑猪、牧草等为特色的农牧业产业新格局,绘出一幅“党建兴、产业旺、农民富”的“新画卷”。
夏日炎炎,走进敖汉旗古鲁板蒿镇李家营子村耿遥坤的牛舍,一头头牛膘肥体壮,悠闲地嚼着饲草。每头牛耳朵上悬挂的黄色号码就是它们专属“身份证”。
耿遥坤家养殖的肉牛。(摄影:曹玉冬)
“在手机上登录‘肉牛助手’软件,每头肉牛的系谱档案、配种情况、产犊情况、防疫情况等信息都可以随时查看、一目了然,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进行更为科学化的人工授精。我家从2018年的4头已经发展到现在的50多头。去年卖13头牛纯利润近8万元。”耿遥坤说。2023年,针对基础母牛繁育能力下降、近亲繁殖普遍、牛犊出生后长势不快等情况,古鲁板蒿镇实施“党建+精细化管理”,研究建立制式母牛族谱档案,详细记录基础母牛血缘情况,依托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让养殖主体能合理选择种公牛冻精,逐渐提高肉牛品质。“精细化管理方式,将不断推动全镇肉牛改良更加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目前,全镇肉牛存栏28000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19400头。”古鲁板蒿镇党委书记左志光说。主导产业越做越强,特色产业也要做优。古鲁板蒿镇打出“党建+招商”组合拳,以镇党委书记带队成立招商小分队,引入内蒙古津垦牧业有限公司,让牧草特色产业在当地落地生根。
前几天,内蒙古津垦牧业有限公司在康家营子村建立的8000亩紫花苜蓿迎来第一茬收割季,两台大型牧草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田间,效益十分客观。“第一茬紫花苜蓿大约2500吨,销往天津、河北等地,可收入275万元,全年预计可收割青贮苜蓿13000余吨。同时,公司研发的食用苜蓿草嫩芽已有意向进入北京等城市的大型超市,或成为都市居民餐桌上的新宠。”内蒙古津垦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恩勇说。古鲁板蒿镇通过“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济。2013年,在古鲁板蒿镇东他拉村,内蒙古八千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梁国强成立了敖汉旗隆丰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种植网纹蜜瓜、养殖新品种“华西牛”,效益十分可观。
“网纹蜜瓜年收益60余万元,带动周边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已带动周边10余户养殖华西牛,每头华西牛牛犊要比其他品种多卖1000-2000元。”内蒙古八千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梁国强说。现在,古鲁板蒿镇有家庭农场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6家。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古鲁板蒿镇还实施“党建+人才”工程,推动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2020年,古鲁板蒿镇按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类别建立人才库,与非公企业、学校等单位联动,完善人才信息。与此同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结合乡土人才建设,着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古鲁板蒿镇人才信息库已录入本土人才83人,农牧业方面技术人才46人。
“下一步,古鲁板蒿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结合‘产业发展提质年’和‘党建工作创优年’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优势,利用‘党建+’产业发展机制,用好人才,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古鲁板蒿镇党委书记左志光说。
文字:邹心蕊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