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敖汉旗古鲁板蒿镇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厚植绿色优势,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鱼米之乡”新蓝图。
做优生态文章 拉长绿色“道路”
树木长青,林业长兴。古鲁板蒿镇深入实施全域绿化行动,把提升绿色生态功能摆在首位,分类施策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认真落实林草长、河湖长制。严格执行舍饲禁牧要求,引导农牧民算好“生态账”,实现绿色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相协调。全镇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推进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动村民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不断扩大林地面积。2023年,全镇植树造林9935亩,其中退化林分改造修复6630亩,计划完成牧草种植面积3万亩,林木总面积达到39.8万亩,种草面积19万亩。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舍饲禁牧期间偷牧行为7起,积极配合林草局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销号。全面推进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引导群众在庭院、房前屋后栽花种草,以家庭“小美”汇聚乡村“大美”,逐步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乡村格局。
古鲁板蒿镇美丽乡村林网。(摄影:胡平)
守护生态底蕴 管好绿色“家园”
厚植绿色,做优农业。废旧地膜对土壤环境、农作物的生长、农村环境景观危害极大。近期,古鲁板蒿镇抓好春耕有利时机,严格按照“谁使用谁清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镇12个行政村分别成立由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公路沿路沿线、田间地头、村庄周边对废旧农膜进行全面清理。采取“机械作业+人工捡拾”的方式,对田间地头的残留地膜进行全面捡拾、清理、回收,从根本上解决残留地膜的危害,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目标,为农田“清肺排毒”,还农田于绿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古鲁板蒿全镇旧地膜全部清理完成,村民们已经开始今年忙碌的春耕工作。
激活绿色基因 谱写绿色“新篇”
改善环境,生态宜居。古鲁板蒿镇立足全镇实际,为壮写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因地、因村制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镇、村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对乡村主干道、自然村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等进行彻底清理整治,营造了清洁、美丽、文明的生活环境和良好氛围,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全面推进户厕改造工程,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集中清理生产生活垃圾,通过政策带动、项目推动,群众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各行政村《村规民约》中,利用积分制管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保宣传活动,引导村民群众爱护自然环境,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谋划产业项目 ,助力绿色“增收”
按照“一村一特色”,依托地理位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科学谋划新能源小镇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等项目,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农村牧区生态旅游品牌,做到自然与人文并重,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为绿色经济增添动能。2023年,预计投资4465万元,建设古鲁板蒿镇莲花山观光寻古休闲区、古鲁板蒿镇石门湾自驾休闲区、古鲁板蒿镇小山水利博物馆、古鲁板蒿镇宝河湾休闲度假区、古鲁板蒿镇文化广场等项目,利用国道305线和国道111线自然区位优势开展自驾游模式,促进旅游富民,推动全镇生态文化旅游全面提档升级。
文 字:刘新娜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
2023年4月26日